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每经网

第三届影像天府·短视频创摄大赛颁奖典礼落幕 最终大奖现场揭晓
2021年12月18日 11:49 来源:每经网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12月17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第三届影像天府·短视频创摄大赛颁奖典礼在成都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飞行空间举行。本届大赛以“发现成都之美”为主题,面向全球征集富有创意、专业与美学的优质短视频,以决出真正的顶级城市创摄高手。大赛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吸引了近700个团队、个人报名,1150件作品参赛。历时半载,层层选拔,最终共有12部作品脱颖而出,登上了领奖台。其中,四川瑞福视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成都出差注意手册2.0居家篇》捧回大赛最高奖项“天府创摄奖”。

颁奖典礼现场

  赛制迭代升级 强强对决千里挑一

  据介绍,本次大赛赛制全新升级,设置了小组赛、复活赛、决赛,以“战队PK”的方式优中选优,以“综艺化玩法”点燃团队创作激情。

  5期小组赛分别设置了城市全景、文艺范、国际范、创意性、小切口5个命题,5支往届获奖团队守擂与15支新晋入围队伍踢馆,双方正面对决,现场火药味十足。

  经过小组赛“battle”,《只有成都》(四川吉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都即世界》(亏心社)、《来摆一哈成都话》(成都古道图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攻占地球,喵喵!》(成都十万大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成都出差注意手册2.0居家篇》(四川瑞福视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5部作品胜出,分别获得了九天奖、锦绣奖、玉垒奖、新丰奖和万国奖5个奖项。

  小组赛中未能获胜的15部作品自动进入复活赛进行全网投票,最终,《好奇少女之实验成都》(妙不可言团队)票数排名第一,获大赛“天府种子奖”。《川流不息》(流息团队)、《成都see you》(OST传媒)、《潘戈与帕昆之三大炮》(四川弘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英国博主Jason游天府》(成都市广播电视台Chengdu Plus)4部作品分别位列复活赛票数排名2-5名,获得大赛提名奖。

  5部小组赛优胜作品加上5部复活作品,共10部作品进入决赛。本次大赛邀请到了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喜剧导演尚敬,韩国著名电影人车胜宰三位国内外知名影视行业专家担任决赛的终审评委。四川瑞福视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成都出差注意手册2.0居家篇》得到了三位终审评委的一致好评,拿下了大赛最高奖项“天府创摄奖”。

  现场“电影感”十足 大咖云集共话“元宇宙短视频”

  在颁奖典礼现场,12支获奖团队的代表上台领奖,成都市委宣传部领导、成都市文广旅局领导、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领导、大运会新闻宣传部领导等嘉宾为获奖团队颁发奖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颁奖典礼的会场布置极具“电影感”。黑金风格的会场,配上影院级大屏和专业音响,让现场嘉宾和观众在观看获奖作品时体验到了电影级别的视听觉享受。

  现场还进行了以“圈层化、分工化、工具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元宇宙短视频构建城市场景营销框架”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影视制作人、投资人孙欣悦、视觉中国西南区总经理舒适、OST红人总经理袁方和万象映画创始人徐畅四位嘉宾,从内容创作、场景化营销、IP孵化及投资等多个角度,就最近风头正盛的“元宇宙短视频”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影视机构代表、投资人代表等嘉宾正进行圆桌对话

  连续三届举办成绩斐然 助推天府文化出圈

  自2019年首届影像天府·短视频创摄大赛成功举办以来,共有超过1500个团队、个人参赛,征集到了2000余件作品,网络曝光量超6亿。短视频创作者们不断拓展天府文化的魅力边界,刷新城市影像的表达方式,助推成都之美刷屏出圈。

  三届大赛圆满举办、佳作频出,既体现了成都短视频产业及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助力赋能。在本届大赛启动仪式上,由影视企业、MCN机构、影视园区、大赛专家评委、媒体、高校、金融资本等50家单位及个人组成的【胖哒卡】短视频俱乐部正式成立。俱乐部汇集了往届大赛优秀短视频作品的创作团队,整合短视频产业优质资源,搭建短视频交流合作平台。此次大赛中,俱乐部也设置了两个特别奖,旨在对微电影、微纪录片等相关短片体裁作品进行鼓励。最终,《成都光之旅》(磨染互动)获得最佳非虚构纪录片奖,《努力餐》(四川二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获得最佳微电影奖。

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喜剧导演尚敬上台分享

  第三届大赛正式落幕,但创作者们的创意与热情还未停歇。第四届大赛正在筹备中,欢迎全球的短视频爱好者们来到成都,用镜头捕捉公园城市的魅力千面,用创意打破城市宣传的千城一面。

天府创摄奖获奖团队代表分享创作感悟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