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日报

十年来 成都GDP跨过11个千亿台阶
2022年10月13日 10:21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昨日,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十年来,成都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8619.6亿元连续跨过11个千亿台阶增长至2021年的19917.0亿元,居全国城市第7位、副省级城市第3位。十年来,成都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城市位势能级持续提升。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去年市场主体达332.1万户

  过去十年,成都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强化。门户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都成为我国内地双国际机场“第三城”。

  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31条,居全国第4位;完成机场旅客吞吐量4447.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4.9万吨,分别居全国第3、第7位;国际班列连通境内外百余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16000列。

  主干带动和极核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成都以全省2.9%的土地面积、25.3%的人口贡献了全省37.0%的经济总量;成都经济总量占都市圈比重达79.6%,带动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提高至46.4%。

  资源要素加速聚集。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常住人口由2012年的1615.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119.2万人,成为我国第4个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的城市,其中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跻身全国超大城市行列。资金资本加速集聚,2021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9.4万亿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504.5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13家,在蓉世界500强企业312家。市场主体活力迸发,2021年市场主体总数332.1万户,是2012年的4.5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3家本土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十年来,成都坚持以产业立城兴市,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3家本土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工业能级整体跃升。2013—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3754家,是2012年的1.2倍;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6451.7亿元,是2012年的2.2倍。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充分凸显,五大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3.9%,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6.2%提升至38.3%。产业“建圈强链”深入推进,整合构建12个产业生态圈、2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打造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7家企业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7家,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服务业支撑显著增强。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4297.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219.9亿元,占GDP比重由49.8%提升至66.4%。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逐渐成为新的支柱行业,其中金融业贡献突出,2021年实现增加值2271.6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17.2%,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升至全球第37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势强劲,2021年实现增加值1177.1亿元,是2015年的4.5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2021年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8.9%,获批全国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