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记者获悉,为精准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夯实产业承载能力,成都未来科技城日前发布了《成都未来科技城航空航天产业建圈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和《成都未来科技城卫星互联网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征求意见稿)》。
据悉,《行动计划》聚焦卫星互联网、航空发动机、智慧民航3大重点领域,通过“强源头、建载体、引项目、聚人才、育企业、搭场景”,打造特色鲜明、要素集聚、智能高端、开放自主的现代化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工作方案》聚焦卫星研制、地面设备制造、卫星运营及应用3大环节,围绕“5+N”产业生态构建具体实施“七个一”重点任务,力争在产业建圈强链上破局突围,加快将成都未来科技城打造成为具备区域影响力的卫星互联网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策源地。
同时,成都未来科技城还对今年1月施行的“成都未来科技城主导产业‘建圈强链’22条政策”进行了全面解读。“22条政策立足与产业链高度适配、专业管用,就是要以此支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主导产业‘建圈强链’,促进产业加快集聚。具体来说,就是从支持高能级项目集聚、支持企业生产线建设、支持企业建链强链三个方向同时发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成都未来科技城已落地天府绛溪实验室、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等一批重大战略性项目,凌空天行、杰诺创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加快聚集,初步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的航空航天创新产业生态。按照“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思路,成都未来科技城正加快引聚高端创新资源,全面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不少于3个,聚集创新型企业不少于200家,先进制造业产值超300亿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