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日电 2月2日,以“湿地与人类福祉”为主题的成都市2024“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蓉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成都市湿地野生动植物编目(2023年)》,启动了2024年第三届“珍爱自然”系列征集活动。

据了解,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普查统计,成都市湿地总面积约43万亩(不含水稻田),主要湿地类型有河流、永久性淡水湖、库塘(人工湖)等。其中,河流和库塘共占全部湿地面积的96%。成都市湿地面积占该市国土面积的2%。截至2023年底,成都市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创新保护形式,使湿地受保护面积达到9.89万亩,湿地保护率达23%以上。该市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省重要湿地各1处,湿地分级保护管理体系已初步构建。
此次“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成都市采取主场、分场联动形式举行,主场活动在高新区图书新馆和锦城湖,分会场为人民公园、活水公园、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各区(市)县同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共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增强市民对湿地保护的认识,营造关心湿地、爱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成都高新区图书新馆公益讲堂上,现场分享了湿地和鸟类知识,激发市民对湿地及观鸟的兴趣,鼓励大家走进湿地,关心、支持湿地保护。在锦城湖室外冬季观鸟活动现场,市民通过观鸟体验自然之美,了解鸟类繁衍生息、栖息地保护等重要知识。而在人民公园科普宣传点,通过图片、文字、参与答题赢奖品等多种形式展示湿地的美丽风光和生物多样性,呼吁公众共同保护湿地;活水公园内,志愿者老师带领青少年学生参观水情馆,科普人工湿地系统工作原理,开展小小水质检测员水质调查活动;在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湿地保护系列视频、湿地保护集中宣传与科普材料发放等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近年来,成都市已陆续开展了包括植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和昆虫等在内的多个类群的野生动植物调查和监测工作,积累并发布了多个全市的野生动植物调查和成果资料,向全世界突出展示了成都市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保护成效。本次发布的《成都市湿地野生动植物编目(2023年)》共收录成都市湿地范围内湿生和水生植物582种,湿地野生动物257种,对于促进成都市湿地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保护、利用、管理和展示具有重要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