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9日电 28日,郫都区云桥湿地荣获新称号——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云桥湿地何以获此殊荣?当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率考评组一行来到郫都区复核湿地暨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在听取郫都区应用自然修复和湿地水系连通及净化功能修复等技术推进湿地自然修复和动植物保护的做法之后,表示充分肯定。
“云桥湿地在过去做出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科学高效因地制宜把水源地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好。”周晋峰说,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在水流进入湿地之前的前端治理,其次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用自然的落差、鱼鳞池的分割、自然的补风补氧、用太阳能和风能驱动等,整个过程不采用化学物质,这些做法不光对湿地特别重要,对于水源地的保护尤为重要,“我们将把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给全国更多的同行。”
据介绍,作为成都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郫都区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水系“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和“再野化”,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监测管控、深入多元共治,将云桥湿地建设成为川西坝子“生物多样性宝库”。

目前,云桥湿地记录的高等植物从118种上升至353种,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楠木(桢楠)、金荞麦,四川特有植物菱叶凤仙花;脊椎动物种类增加到223种,包括成都特有鱼类蓝吻鳑鲏等,同时还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和花脸鸭,观察并记录到成都平原首例灰喉鸦雀和噪大苇莺繁殖行为,充分体现了成都平原生物多样性特点。
复核及授牌仪式结束后,考评组一行召开研讨会,四川省河湖保护与监管事务中心综合处处长李亚昕、四川大学教授梁玉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副所长肖能文等与会专家围绕“强化湿地暨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进行交流研讨。
“授牌对于云桥湿地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将组织方各方面的科学家,和郫都区相关部门一道,把云桥湿地保护得更好,让成都人民喝到更好的水。”周晋峰说。
“值此成都世园会举办之际,在郫都分会场,多种川派盆景、花卉绿植争艳斗奇,这也是成都生物多样性的集中呈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表达。”郫都区相关人士表示,该区将立足良好的生态本底,积极探索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实践路径,强化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交流,持续发力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擦亮“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绿色底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