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截至目前,成都市境内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00公里,位列全国第五。
■ 如今,成都已建成成渝高铁、成自宜高铁等8条高快速铁路,形成“1环12射”铁路网络,成都与周边及全国主要城市均实现“当日达”,“137”高铁交通圈正加速形成,以成都为支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正逐步成型。2023年,成都铁路客运量突破一亿人次,达10476.5万人次,较2019年(9053.9万人次)增长15.7%。
运营里程超1000公里
今年“五一”假期,来自辽宁的陈女士,通过旅行社报了前往九寨沟的旅游团。与多年前不同,这一次她可以坐动车出行,车行时间大大缩短,坐车的疲累得到极大改善。据悉,从今年5月1日起,川青铁路成都东至镇江关常态化开行旅游列车。
成都铁路枢纽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建成成渝高铁、成自宜高铁、西成高铁、成贵高铁、川青铁路(成都至镇江关段)、遂成铁路、成雅铁路、成灌(彭)铁路等8条高快速铁路,建成宝成、成渝、达成、成昆4条普速铁路,形成“1环12射”铁路网络。成都市境内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000公里,线网规模在全国主要城市排名第五。
“1小时朋友圈”不断拓展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借助铁路线的建设,成都的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经济增长背后,离不开“朋友圈”的建立。
从2015年成渝高铁通车起,成雅铁路、西成客专、成贵高铁、成宜高铁、绵泸高铁等线路陆续建成通车,成都1小时“朋友圈”从德阳、眉山、资阳,拓展至绵阳、宜宾、乐山、内江等,最远已拓展至重庆。
除了上下班通勤的便捷,“铁路朋友圈”的建立,更推动了相关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等的发展壮大。缩短时空距离,也方便了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进一步拉动旅游经济增长,使沿线商业活动更加活跃,促进消费增长,带动商业经济发展。
2024年,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建设进入加速阶段,这两条铁路的建设将助推成都经济进一步腾飞。
2030年将形成“137”高铁交通圈
目前,成都正奋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等国家规划落地实施,协同相关省、市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川青铁路等项目建设,加速构建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四向铁路大通道;加快推进天府站、成都站扩能改造等枢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枢纽能力。
到2030年,成都将建成“1环15射”铁路枢纽网络,形成畅达国内主要城市群的“137”高铁交通圈(至重庆1小时,至长江中游、关中、黔中、滇中等周边城市群3小时,至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经济区7小时交通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