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中新网四川

利企惠民 成都武侯发布“更新换新”首批政策
2024年05月22日 16:4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2日电 成都市武侯区21日召开政策发布会,发布并解读“武侯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政策”和《武侯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5月21日,成都市武侯区召开政策发布会。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5月21日,成都市武侯区召开政策发布会。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武侯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主要围绕生产端赋能、供给端升级、消费端让利、服务端提质、城市端焕新五个方面进行总体考量和工作安排。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是“更新换新”的着力重点。武侯区围绕支持设备更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改造、服务商赋能、创新发展、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了支持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该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补贴方式更新,既对标国家、省、市相关要求落实“规定动作”,又结合武侯工业发展实际需求确定“自选动作”。二是补贴范围更宽,支持政策不仅覆盖设备更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改造等方面,还拓展了支持“武侯造”、贷款贴息等领域。三是补贴链条更长,涵盖了需求端买设备,“武侯造”供应端卖设备、中间服务商赋能等全链条、各环节,引导企业“加快改、改得好”。

  工业设备上“新”有哪些支持条款?在设备更新方面,对技改项目按实际购置设备投资的5%最高给予500万元补贴;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对评优企业最高给予30万元奖励;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对新入选国家、省及市级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类企业最高给予50万元;在绿色低碳改造方面,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最高给予60万元补贴;在技术改造服务商赋能方面,按照实际改造金额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贴;在创新发展方面,聚焦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建设,按设备购置费用的30%给予最高1500万元补贴;在金融支持方面,每年最高给予100万元贴息补贴。

  此外,武侯区还积极支持实力企业拓市场、抢订单,面向全球输出高端装备、优质产品和先进技术,不断增强“武侯造”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美誉度。

  消费品以旧换新涉及千家万户,也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武侯区立足惠民实效,围绕“直接补贴企业、让市民叠加受利”,制定了汽车以旧换新销售、二手车流通销售、家居家电销售三个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支持汽车销售企业(包含销售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让利于以旧换新的消费者,鼓励二手车流通销售企业达规入库、持续扩大规模,鼓励引导销售电视机、投影仪、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吸油烟机、燃气灶具8类商品或其他智能家居家电等销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和促销让利活动,让消费者既可以享受到国家和省、市、区的补贴,又能得到商家的让利。

  以汽车消费为例,综合国家、省、市、区政策措施,个人消费者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车可享受“国家补贴10000元+市级汽车消费券+武侯区车企3000-7000元”以上让利;报废旧车购买燃油车可享受“国家补贴7000元+市级汽车消费券+武侯区车企2500-6500元”以上让利。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可享受“市级汽车消费券+武侯区车企2000-6000元”以上让利;购买燃油车可享受“市级汽车消费券+武侯区车企1500-5500元”以上让利。

  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首批拿出超过1亿元区级财政资金用于促进消费,其中汽车以旧换新补贴5700万元、二手车补贴1500万元、家居家电补贴3000万元,今后还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追加,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此外,围绕服务端提质,武侯区将聚焦教育、医疗、文体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领域,分类制定设备更新激励措施;针对城市端焕新,制定措施更新一批老旧小区电梯、更换一批供排水管道、完成一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统筹推进果堰等7个重点片区城中村改造,不断优化城市的基础功能。

  发布会上,武侯区还启动了“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嘉年华”,在西部智谷数字经济产业园户外广场举办主题化、场景化、市集化的展示展销和配套活动,让消费者在享有中央、省市、武侯区以旧换新政府福利基础之上,还获得企业推出的各种补贴、服务套餐、以旧换新大礼包等特别优惠。(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