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日报

“一带一路”实践建设案例发布 成都多项入选
2024年08月30日 09:16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成都入选的案例

  绿色“一带一路”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低空物流航线

  2024“一带一路”建设案例

  ▶成都市中欧班列

  ▶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国际多式联运新模式

  2024年丝路文化建设案例

  ▶成都市

  ▶成都市新都区

  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8月28日—29日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深化媒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来自76个国家191家媒体的200多位负责人和资深编辑记者,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参加论坛。论坛发布了《“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成都倡议》,论坛开幕式和分论坛还发布了绿色“一带一路”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2024“一带一路”建设案例、2024年丝路文化建设案例,成都多项案例入选。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成都倡议》发布

  在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成都倡议》正式发布。倡议如下:

  1.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共建国家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力量,为国际经济合作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2.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更进一步发挥媒体合作的文化交流互鉴作用。各国媒体应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传播公正、客观、真实的信息,避免偏见、虚假新闻和误导信息,力争促进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

  3.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等多边合作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媒体合作,拓展内容形式、丰富渠道平台,深入开展联合采访、人员互访、信息互换、节目共制、技术协作、合作传播,汇聚更多促进互联互通的媒体力量,共同讲好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故事,讲好深化区域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故事,讲好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故事。

  4.在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各国媒体将共同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厚植丝路情谊,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世界各国共同实现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媒体担当、贡献媒体力量。

  “一带一路”相关实践建设案例发布

  在论坛开幕式上,还发布了绿色“一带一路”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其中,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低空物流航线入选。

  在绿色“一带一路”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中,涵盖了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园区、绿色技术等领域,共计30个项目案例。案例集中展示了在绿色“一带一路”的共建过程中,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的广泛共识、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对各国人民带来的实惠。其中,来自成都的案例——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低空物流航线被收录。

  据了解,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低空物流航线的开通,为推动跨境电商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串联起中欧班列和低空物流两种运输方式,并且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双碳”行动,铁路运输和无人机直达配送均采用电力驱动,碳排放量得到大幅降低。

  在分论坛——2024“一带一路”区域合作论坛上,发布了2024“一带一路”建设案例,成都两个案例——成都市中欧班列和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的国际多式联运新模式入选。

  在政府案例中,包括成都市中欧班列畅通资源运转通道,进出口贸易通关效率再提升,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国际多式联运新模式,释放“枢纽+”协同活力,以创新速率提高资源流动效率等多个案例入选。

  此外,在2024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上,发布了2024年丝路文化建设案例,成都市、成都市新都区入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李世芳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