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dxw > 中新网四川

2024第二届成都国际文学周开幕式举行
2024年12月10日 18: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0日电 10日,“2024第二届成都国际文学周开幕式暨第九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仪式”在成都东安湖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2024第二届成都国际文学周开幕式暨第九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仪式”举行。张盛 摄

  活动共分为“文润天府”“文韵盛世”“文脉绵长”三个主题篇章,通过舞蹈、朗诵、歌唱、书法等艺术形式诠释主题。舞蹈《纸扇书生》率先亮相,演员们用灵动的舞姿演绎出成都古老文化的韵味,舞蹈与文学的完美融合,生动地展现了成都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为整个活动拉开了富有诗意的序幕。

  来自不同国度的国际青年友人用各国语言共同演唱《青年人心手相牵》,展现了国际青年间的友谊和多元文化交流。该节目曾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校园歌曲原创项目四川省二等奖。

  备受瞩目的第九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在开幕式上进行了隆重的颁奖,这是对青年作家们辛勤创作的高度肯定。共有八位作家登台分别领取了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非虚构作品奖、新批评奖四大奖项。

  其中,胡安焉凭借深厚的生活积累写出《我在北京送快递》一书,在非虚构作品领域崭露头角,荣获第九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作品奖。胡安焉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境遇中,依然有理解这个世界或者宽容他人的可能性。

  项静凭借《新世纪以来的方言写作与风格化》在文学批评领域独树一帜,荣获新批评奖。她不仅对方言写作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更以细致的文本解读,剖析了方言写作的现象与本质,并通过丰富的作品实例,展现了方言写作在揭示地方文化、呈现地方风情方面的独特魅力。

  在短篇小说奖方面,马小淘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摘得主奖,陈萨日娜和许晓敏则凭借出色的作品荣获“双子星”奖。他们的短篇小说以小见大,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中篇小说奖主奖由包倬获得、顾拜妮和龚万莹分享了中篇小说奖“双子星”奖,他们的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深入挖掘人性,展现了青年作家在中篇小说创作上的卓越实力。

  作为国内重要的文学奖项,由成都市文艺发展服务中心(《青年作家》杂志社)、华西都市报社、封面新闻联合打造的“华语青年作家奖”于2015年底创立,希望助推更多文学新人走上文学家之路。历经九年岁月洗礼和时光锻造,该奖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与调性,影响力与日俱增。

  第九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于今年年初启动征稿,奖掖2023年华语文坛青年作家发表出版的文学作品,以45岁为限。华语青年作家奖的设立旨在鼓励青年作家积极创作,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表彰优秀青年作家,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文学事业,推动文学创作在新时代不断创新发展。

  李佩甫、柳建伟、乔叶三大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齐聚,他们围绕“文学、现实、城市,以及新青年崛起与新文学成长”的议题,展开了深刻的对话交流。

  三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分享了各自作品中文学与城市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精彩故事,并结合个人经历,深入探讨了青年作家如何在文学创作中迅速成长、持续突破,把握不同媒介特质、守住文学初心,以及女性青年作家应该如何深挖自身性别视角创作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等内容,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对话。此番高峰对话,不仅为青年作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创作信心。

  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长及前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柳建伟,携手成都市川剧院国家一级编剧、知名作品《伪装者》《一触即发》及《天衣无缝》的编剧张勇,以及热门影视剧《楚乔传》《正青春》与《盛夏缤纷》的编剧陈岚,金熊猫文学奖获得者、《山海情》小说改编作家庹政将共聚一堂,就“影视创作如何实现突破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

  讨论将聚焦于文学与影视如何相互赋能,并特别以成都为实例,深入剖析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巧妙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风貌。他们将分享各自在创作过程中,如何挖掘成都独特的城市故事、人文景观与民俗风情,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与现代审美、叙事技巧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影视作品。此外,他们还将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影视作品的地域特色与文化自信,推动中国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本次活动为期四天,近百位文学家、文学评论家们将通过读书分享会、创作采风、文学作品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多维度感受成都浓厚而独特的文学气息,并为成都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