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dxw > 中新网四川

成都住建:警惕格式合同条款侵害合法权益
2025年05月07日 19:2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7日电 (记者 刘忠俊)成都住建局日前向社会公开曝光涉住房租赁市场典型案例,揭开租房合同里的“猫腻”,提醒市民或租房者警惕格式合同条款侵害合法权益。

  应届毕业生小李准备在成都找工作,打算短期租房过渡,在某租房平台找到一套“押一付三、灵活短租”的房源,业务员口头承诺住满1个月随时可以无责解约,然而小李仔细查看合同却发现里面的“猫腻”不少。

  小李原本打算短租3个月,但业务员提供的合同期限却设定为1年,业务员声称公司合同都是这样规定的,不能改,并口头承诺住满1个月随时可无责解约,但合同里面却没有明确租客的提前解约权。同时,合同中虽名义上约定“押一付三”,付款时间要求“提前1个月支付下期租金”,这意味着小李入住刚2个月,就要支付下一期的3个月租金,预收的1个月租金实际变成了押金,“押一”变成了“押二”。

  小李不满提前收租金,提出要住满3个月再交租金,业务员拿出合同说小李不按合同约定支付房租违约,要驱赶小李。小李表示,那提前解约,之前承诺过随时可以解约,业务员却不承认之前的任何承诺,要求按合同办事,不住满1年就是小李违约。此时小李才发现违约金约定的数额是2个月的租金,小李如果这时退租,押金和剩余的1个月租金都不会退还。

  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晓丽表示,近年来住房租赁合同纠纷高发,与住房租赁企业利用格式合同条款优势变相损害消费者权益不无关系,本案中合同条款涉嫌多重违法违规。一是“短租变长租”构成缔约欺诈;二是押金超收违反部门规定;三是违约金条款显失公平。同时,还有利用格式合同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

  廖晓丽建议,市民或租房者要提升合同审查意识,口头承诺书面要固定,不向私人支付费用,推荐使用合同范本,并保留证据依法维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