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中国十九冶:坚决守好基础设施建设主战场
2022年08月19日 15: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9日电 (包国安)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政策释放出明确信号,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作为经济增长“压舱石”,将扛起扩内需、促循环、稳增长的“大旗”,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建投资将加速推进。

  作为中央企业,中国十九冶以基础设施建设王牌军的实力担当抢抓新机遇,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向基础设施建设主战场强势发力,成效显著,得到了中国五矿、中冶集团领导的充分认可。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必义在2022年年中工作会上强调,要紧跟国家有关政策变化,在深度融入地方经济中把握机遇,努力探索更多的片区开发、智慧城市、城市风貌改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的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途径。

  守好基础设施建设主战场,“西部铁军”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虽然中国十九冶在三线建设时期为攀钢建设而生,后又参与了国内外众多冶金项目建设,成为中国唯一承担过冶金工程全流程施工的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冶金专业户”,但是早在1982年,中国十九冶就创新性地将发展的脚步迈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特有的胆识和魄力,承接了广珠公路四座大桥的预应力梁板预制和安装工程。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十九冶人边尝试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最终成功预制出大型T梁和箱梁,添补了许多技术空白,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的中国十九冶,以敢闯敢试的精神不断进军市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领域,创造业绩、积累经验,为今天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守好基础设施建设主战场,“西部铁军”有系统的“作战”能力。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中国十九冶深度分析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势压力,从企业自身做起,全面提升项目管控平台效能,重点聚焦精细化管理,促进生产经营规范运转,努力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益。以“九种状态、八个转换”为主线,突出信息管理、预算管理、过程控制、流程审核、考核评价,做到精细市场开发、合同管理、施工组织、预结算管理、财务管理、考核考评、人力资源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以工程项目为核心,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数字十九冶、互联十九冶、协同十九冶”的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技术手段,彻底解决内部信息孤岛问题,推动“业财资税一体化”管理目标,打通了“量入为出”的项目管理通道,不断提升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智慧建造水平。有了这些能力和底气,中国十九冶敢于向“急、难、综、大、特”项目发起挑战,承建的全国排名第十一、三峡库区及长江上游跨径最大悬索桥——江龙高速复兴长江大桥,世界排名第一的山区深切峡谷跨度最大悬索桥——永昌高速澜沧江特大桥,正是“西部铁军”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实力见证。

  守好基础设施建设主战场,“西部铁军”有顽强的精神斗志。纵观中国十九冶56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三线建设时期战天斗地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还是改革开放时期走南闯北二次创业,亦或是新时代的高技术高质量发展,“西部铁军”都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的队伍。无论环境多么复杂、条件多么艰苦,这支队伍始终以骨子里的信念忠诚与激情澎湃的热血忠诚干事创业,始终坚持不懈奋斗,用顽强斗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这种精神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成为企业永葆活力的精神财富,引领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在雄安新区安新县“三创四建”京雄高铁站应急保开通项目建设中,中国十九冶不讲条件、不谈困难,以劈波斩浪之势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仅用45天时间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获得“铁军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铁军”的赞誉;在达州东部经开区生态智慧城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中,中国十九冶以逢山开路,遇河搭桥,闯关夺隘的精神,日夜奋战,仅用70天时间完成3500万立方米挖填方量的达钢厂超级土石方工程,全面打赢了项目主体开工的硬仗,绘就了一幅顶天立地、战天斗地、感动天地的壮美画卷。

  立足新发展阶段,无论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还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十九冶也必将发扬“西部铁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强志气、鼓士气、扬锐气,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坚决守好基础设施建设主战场,逆势突围,再创辉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