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5日电(记者 王鹏)近日,四川省首个“交通+能源”融合发展试点项目——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分布式光储项目建成投运。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设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由单纯用能向自发自用的一次创新实践,也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积极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积极尝试。

据悉,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致力于加快组织实施“五转”(油转电、旧转新、私转公、公转水铁、堵转畅)工程,积极推进“双碳”试点工作。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全长约41公里,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公路边坡、建筑屋顶、弃土场、隧道隔离带、服务区、收费站、沿线电子设备等7大类场景,建设分布式光储,集成光伏发电、电能储存、车辆充电等多能供应,装配总装机容量0.268万千瓦分布式光储设备,平均每天发电约1.31万千瓦·时(相当于极端高温天气期间650户家庭的每天用电量),日发电量基本能满足项目运营其自身用电需求并有适当富余。

与一般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相比,高速公路分布式光储项目具有4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是不新增建设用地,光伏设施均布设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围的7大类场景内,不需额外新增建设用地;二是施工快捷,光伏设施沿公路沿线布设,材料运输、建设施工均能有效保障,无需新建施工便道、场地平整等;三是管理方便,光伏设施运维管理可与高速公路日常运营管理一并统筹,仅需增加少量专业技术人员;四是能充分消纳,所发电能供高速公路运营所需,可及时就地消纳。
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底,四川省“三州一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约2500公里高速公路可建成分布式光储项目,预期装机容量可达9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接近二滩水电站1个月发电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9万吨)。届时,基本能满足1.1万公里建成高速公路运营所需。同时,在遭遇类似今年的极端天气情况下,可为电力保供发挥作用。

未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将积极推进“双碳”工作,深入实施“五转”措施,推广新能源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加快公路沿线充换电设施建设,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保障国民经济大动脉——交通运输业更加绿色通畅。强化科技创新,依托天府永兴实验室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加强高速公路分布式光储等相关技术攻关,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进一步加强研究“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规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