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9日电(冯雪梅 任利明)28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首届院士(专家)咨询论证会在蓉召开。本次会议以“聚焦四川盆地致密气规模效益勘探开发”为主题,来自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4位院士,以及来自省内油气高校、油气行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四川盆地致密气的未来发展问诊把脉。

据介绍,西南油气田自2021年获得四川省院士工作站授牌以来,高度重视工作站平台建设、项目管理等工作。四川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毛大付表示,西南油气田是四川省第九批院士工作站建站单位,在决策咨询、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走到全川院士工作站前列。本次举办的首届院士(专家)咨询论证会,将有效发挥智库力量,推动四川盆地致密气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助力四川省千亿方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

据了解,致密油气地质资源量大、分布广,是全球非常重要的非常规资源,是接替常规油气能源、支撑油气革命的重要力量。据西南油气田总地质师杨雨介绍,四川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已有60多年历史,从早期以须家河组勘探开发为主到如今沙溪庙组规模上产,四川盆地致密气已取得了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咨询论证会上,《西南油气田致密气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实践及成效》《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与富集机制》《四川盆地致密气地球物理技术攻关进展及应用》《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藏井工程关键技术进展》四场主题报告,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四川盆地致密气的资源实力、技术能力和发展潜力。一系列成果表明,截至目前,西南油气田已初步实现盆地致密气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展现出盆地致密气万亿增储、百亿上产勘探开发新局面。
上升期更需理性思考。与会人员对于下一步加快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需要有所突破的部分达成了共识——地质认识需要深化、瓶颈技术亟需攻关、管理模式还需优化。
对此,院士专家们提出了宝贵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建议,西南油气田可集成致密气勘探开发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建立知识库,这将对致密气长期持续开发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高度认可本次咨询论证会主题的同时强调说,“西南油气田在四川盆地致密气的勘探开发中,要回答好两个问题,一是’多大才算规模’,二是’多少才算效益’。”在他看来,最大限度动用储量、将高超技术变成大众技术、提高市场化程度,是破题思路。
同样引发与会人员深思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的建议:“对于非常规气田的理论认识,需要打破原有理论的局限。”他举例说,四川盆地的沙溪庙组就不是典型的致密气田,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将有利于完善非常规气田的理论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则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提出建议。他说,要进一步加强加深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研究,促进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的结合。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成本意识,在钻井泥浆、压裂技术、储层保护等方面持续优化。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张烈辉、西华大学校长刘树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李熙喆、中国石化高级专家李书兵,也在会上对四川盆地致密气规模效益勘探开发献计献策。
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姜鹏飞表示,致密气是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年产量“上产500亿方、奋斗800亿方”的重要支撑,这场院士专家咨询论证会让公司更加确信,这个重要支撑是靠实的、发展前景是可期的。“我们更加坚定,要突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迎难而上打赢关键技术攻坚战。”
姜鹏飞还表示,下一步,西南油气田将继续加大院士工作站建设力度,以院士工作为支点持续撬动和汇聚高端智力资源,促进学术交流、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为公司不断攻坚克难、打破制约发展的各种瓶颈,提供强劲动力,实现四川盆地致密气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