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5日电 (刘忠俊 蔡雅芸 向博川)11月25日,2022年税收护航“走出去”行动税企座谈会在蓉召开,会上四川税务部门透露,近三年来已累计为该省“走出去”企业开具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346份,帮助“走出去”企业享受税收协定优惠待遇在东道国减免税款17亿元人民币,享受境外税收抵免108户次,抵免税额11亿元。

“税务部门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税收关系,主动服务对外开放战略,护航‘走出去’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副司长黄素华线上表示,希望广大“走出去”企业加强税企密切沟通,强化企业合规经营,用好税收协定争端解决机制,更好扬帆出海。

据了解,此次座谈会旨在实现税企良性互动,满足税企沟通需求,及时掌握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四川“走出去”企业的发展困难、涉税诉求,针对性提供税收确定性服务企业,落细落实各类纾困政策,助力川企高水平“走出去”,深度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进一步打响“中国制造”品牌。
四川税务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走出去”的川企队伍颇为壮大,目前该省“走出去”企业共有486户,其中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283户,投资国家(地区)有90个,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数字经济、能源电力、化工建材等领域。
据了解,四川税务部门2015年发起税收护航“走出去”行动以来,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给“走出去”企业提供多元、定制和即时的税收服务。比如,四川税务部门将“走出去”企业申请开具《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办税时间大幅压减。“多年来,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以及主管税务机关的大力支持,通过专题调研、高级别会议反馈与启动双边税收磋商的方式,协助企业成功化解印度、印尼几项较大的税务纠纷,为企业减免了上千万美元的税收问题。”东方电气集团总审计师冯勇称。
2015年,依据《中越双边税收协定》,四川省税务局帮助通威理解和适用税收饶让政策,为其节税2000多万元;2017年成都市税务局对通威下属的新加坡公司是否存在被判定为受控外国企业(CFC)进行风险提示,并对通威利润留存海外的商业目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和准确定性,帮助通威化解了相关税务风险。
四川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表示,将持续在政策、服务、数据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持续更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税收指南,完善税收服务重点“走出去”企业直联机制,为川企“走出去”提供更好、更快、更优的跨境税收服务和权益保障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