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以金融之力助推巴蜀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11月29日 10:1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9日电 (吴娟)近年来,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切实履行国有大行担当,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金融服务主战场,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产业链一体发展。在该行众多服务实体经济成绩单中,除了在科创企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为新领域新赛道可圈可点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四川交行助力成都东部新区交通物流建设。
四川交行助力成都东部新区交通物流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末,该行为基础设施提供累计提供授信支持319.83亿元,主要服务于市政设施、城市轨交、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水力发电、水污染治理、饮水安全、园区管理、医疗设施、新能源、城市更新等领域。

  务实担当

  助力巴蜀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交行四川省分行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国家和地区重大发展战略,聚焦公路、铁路、航空、水利、能源、环境等重点基础设施领域提供金融服务支撑,深度参与四川省经济社会建设,持续践行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担当。

  四川省是全国基建基金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重点区域。交行四川省分行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从政策、产品、重大项目、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积极支撑成渝双城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交行总行与四川省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十四五”时期向四川省提供人民币8000亿元意向性授信支持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此外,该行与乐山、泸州、绵阳等政府合作建立产业基金,支持民生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项目收益票据等创新债务融资品种,助力各地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中央连续部署落实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该行立即成立了基建基金配套融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把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配套融资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力保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再出成果,见成效。该行通过预授信白名单、授信审批绿色通道等专项政策和资源支持,仅三个月就为5个基建基金配套融资项目提供授信支持6亿元。

  坚守本源

  整合交银集团资源提供金融服务

  在交通银行总行的战略布局中,成都乃至四川,是其西南区域的中心之一。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作为交银集团的在川领头羊,背靠交银集团综合化、国际化优势,分行广泛调动各子公司、海外行、兄弟分行产品、资源、服务,为川内企业提供综合化、一站式金融服务。创新运用“商行+投行、表内+表外、在岸+离岸、股权+债权、境内+境外、线上+线下”等综合化服务,不断丰富金融产品服务供给。交行四川省分行协同交银租赁为成都铁路局下属子公司提供金融服务,通过金融租赁与传统银行业务品种的组合,帮助客户降低了长期限资金的融资成本。

  此外,该行充分发挥国有六大行唯一拥有的离岸业务牌照优势,整合各类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交行四川省分行在基建领域投放信贷支持(表内+表外)超过2000亿元,占比超过“十三五”期间总投放的三分之一。

  高竹新区为四川省和重庆市规划建设的川渝毗邻区域9个合作平台之一,该行和重庆市分行以行内联合贷款的形式,给予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授信额度支持,以支持高竹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行积极沟通总行相关部门及交银国信子公司共同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银国信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出资,该笔基金近期已落地。

  深耕细作

  实现基建领域全面开花

  做好每一块拼图,是构成宏伟画卷的基础。近年来,交行四川省分行分层并进,精准抓住四川省全域发展需求,在各个领域精准发力。

  创新推出了项目前期贷、国有企业整合并购融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有力支持了四川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国有企业整合并购融资,是四川同业中首笔,实现了较好的示范和品牌效应。

  在支持重点区域建设方面,该行对重点园区建设、人才公寓建设及新农村发展等融资项目提供授信支持;在城镇化建设领域方面,该行抓好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及旧城改造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提升民生居住体验、符合城市更新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了四川省内一批重点企业;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方面,该行积极支持四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和轨道交通等建设,以金融“引擎”为交通基建腾飞“架桥铺路”。

  “第一时间响应客户实际需求,匹配中长期流贷,解决客户经营周转资金需求。”这是交行四川省分行对客户承诺。交行四川省分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为服务巴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提供交行智慧、交行方案、交行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