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3日电 (吴娟)今年初,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四川工行”)创新推出“种植e贷”数字普惠融资产品以来,持续在全省范围落地推广,在春耕备耕时节助力金融及时雨,凝聚金融活水润泽“三农”沃土。

近年来,四川工行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乃“国之大者”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及监管机构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关要求,履行国有大行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
据悉,“种植e贷”是工行基于土地权属、种植规模、农业保险等涉农数据,结合农作物生长周期内各环节的资金需求,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含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及其它涉农组织提供的数字普惠融资产品。该产品适用于纳入国家或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的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高粱、马铃薯等,还适用于种植模式成熟、产销衔接良好的蔬菜、水果、茶叶等地方性区域特色农产品。单户最高融资金额为1000万元,融资期限最长可达5年,切实满足农业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同经营周期的融资需求。

2023年伊始,四川工行以“开门即快跑、起步即冲刺”的态度与决心全力推广“种植e贷”涉农新产品,仅一个季度即在全省多点“开花”,尤其德阳、南充及绵阳等地工行利用“整村授信”创新推进“种植e贷”业务,批量化解决了种植领域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慢、融资手续复杂等老大难问题,高效便捷的业务流程获得农户及当地村委的高度认可,切实满足其春耕备耕时节的资金需求,使“种植e贷”成为助力2023年春耕备耕的适配性“破冰”融资产品。
截至2023年3月末,四川工行“种植e贷”余额6896万元,较年初增加6889万元;授信客户数517户,较年初增加515户;授信额度18866万元,较年初增加18846万元。
“种植e贷”的高效、大规模、快速推进,同步带动了涉农贷款余额、增量、增速“三创”历史新高:截至3月末,四川工行涉农贷款余额已突破1800亿元,较年初增加近160亿元,同比多增50余亿元,完成工总行下达的旺季营销涉农贷款增量任务的218.97%,提前9个月完成2023年总行下达全年涉农贷款增量任务的109.48%,普惠型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加近23亿元,完成工总行下达旺季营销任务的156%。
另外,该行国家级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近14亿元,较年初增加1.35亿元,增速10.85%,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5.3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量快速提升、“三农”领域金融供给持续增强,确保了该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下一步,四川工行将始终秉承“四川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理念,深耕“三农”领域,推进“种植e贷”业务落地,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同时加大四川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金融支持力度,为着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共绘四川乡村振兴新画卷积极贡献“工行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