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智能应用在银行将无处不在
2023年11月16日 19:4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6日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数字化进程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我国金融业正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近日,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科技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召开。本场平行论坛由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北京清芬新金融研究院承办。多位来自学界、金融机构以及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在会上展开了深入探讨。

  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发表主题演讲。新网银行供图
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发表主题演讲。新网银行供图

  活动现场,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结合新网银行的实践,发表了题为“智能化无处不在”的主题演讲。李秀生指出,数字化给新网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红利。通过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新网银行打造了标准化作业、智能化风控和自动化处理的信贷业务能力,为个人、小微客户提供全在线的普惠信贷服务,实现了智能化推动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李秀生表示,新网银行一直在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道路。自成立之日起,新网银行就以支持实体经济为宗旨,提出“数字普惠、万能连接”的普惠金融战略,确立了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坚持技术立行,率先将机器学习技术全面运用到信贷全流程实战。当前,新网银行强化科技手段运用,持续推动BC联动,向未充分获得金融服务的客群提供金融“活水”,躬身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

  活动现场。新网银行供图

    活动现场。新网银行供图

  “数字化是解决数字普惠金融风险识别难和作业成本高的重要路径。”李秀生强调,新网银行坚持以业务经营为核心,实现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经过努力,新网银行融合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数字技术,构建智能风控、智能反欺诈、智能营销等数字应用,形成了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通过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新网银行依托标准化作业、智能化风控和自动化处理的信贷业务能力,为个人、小微客户提供全在线的普惠信贷服务,个人业务审批时长20秒以内,B端业务审批时长10分钟以内,在数字普惠小微企业金融贷款发放笔数方面,目前日均超过1000笔。

  活动现场。新网银行供图
活动现场。新网银行供图

  李秀生认为,如今在数字中国基座上,小微企业行为数据的饱和度和多样性已经达到了风险识别条件。比如,新网银行通过创新应用数字技术,在获得企业授权的前提下,分别对企业历史信贷数据、政务数据、税务数据、发票数据等进行建模,丰富小微企业风险评估维度。并基于此,新网银行打造可信企业图谱,通过发票数据,可以对小微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可信度评估。

  李秀生以新网银行好企e贷产品进行举例。好企e贷是新网银行为广大中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的数字金融产品,客户在线上传一证一照,即身份证和营业执照,通过全实时审批,银行可为他们提供线上流动资金贷款。今年以来,新网银行优化内部管理平台,以数字化办公协同平台作为载体,持续做好数字化内部协同。在7*24小时信贷服务加持下,截至2023年6月末,新网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累计投放金额同比增幅超190%。与此同时,新网银行进一步探索去中心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全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金融服务。

  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今年以来大模型产业和生成式AI(AIGC)产业持续受到关注。据李秀生介绍,目前新网银行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已经在知识库、客服等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金融业作为数字化需求强烈的数据密集型行业,已成为大模型率先落地发力的最优场景之一。李秀生认为,“随着大模型的出现,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相信在未来几年,智能应用在银行将无处不在。”银行的运营模式和应用系统,可能面临基于人工智能的重塑,如同曾经的电子化、线上化和数字化一样。伴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化,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带来基于自然语言的交互式服务体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