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2023年“蓉易贷”工作推进会在蓉举行 3年来支持中小微企业超5.28万户
2023年12月01日 19: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日电 (苟克炯)为进一步扩大“蓉易贷”渗透力和服务力,助力普惠金融提质增效。11月30日,由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成都市金融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融资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成都金融业联合会、交子金融梦工场协办的2023年“蓉易贷”工作推进会暨2022年度“蓉易贷”颁奖大会在蓉举行。

2023年“蓉易贷”工作推进会现场。成都金融业联合会 供图
2023年“蓉易贷”工作推进会现场。成都金融业联合会 供图

  据悉,“蓉易贷”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按照“扶小微、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总体思路,成都市于2020年10月在全市范围内推出的政策性普惠信贷工程。

  大会上,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程桦介绍,3年来,“蓉易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目前,“蓉易贷”普惠信贷规模累计投放1065.80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超5.28万户,发放无抵押贷款超16.01万笔,为全市广大中小微企业送去普惠金融的雨露甘霖。

  “蓉易贷”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蓉易贷”坚持降费让利,在破解“融资难”的同时,让民营企业融资不再“贵”。目前“蓉易贷”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至3.9%,低于成都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40个BP,已累计向11家担保公司支付担保费补贴1263.98万。

  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程桦致辞。成都金融业联合会 供图
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程桦致辞。成都金融业联合会 供图

  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成都政银企携手,凝聚起的强大“金融合力”:这三年,“蓉易贷”坚持开拓创新,市区两级政府协同推动,银政企三方合作共同发力,特色产品一个紧接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加速形成。市级联席会成员单位由13个扩充至17个,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合作机构由最初的9家扩充至55家,“蓉易贷”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据了解,“蓉易贷”通过顶层设计,积极推动成都各区(市)县、各产业部门、各金融机构利用“蓉易贷”基础资源和成熟机制,实现政策共享、互联互通、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围绕细分领域及重点产业链创新专项产品。成都市级部门立足部门职能,聚焦发力,着力解决行业发展的堵点痛点。

  共青团成都市委推出的“蓉易贷•蓉青贷”、成都市博览局推出的“蓉易贷•会展贷”、成都市人社局的“扩岗贷”、成都市商务局的“外贸贷”、成都市财政局推出的“蓉易贷•蓉采贷”、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推出的“蓉易贷•新易贷”……成都市级部门和部门之间携手共促,致力打通政策性金融产品的隔断鸿沟,形成了互联互通、政策共享的产品组合。

  从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来看。这三年,“蓉易贷”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掉线。

  围绕产业建圈强链,据不完全统计,“蓉易贷”为相关圈、链企业投放普惠信贷超125.42亿元,其中高能级链主企业投放达7000余万元。围绕科技创新领域,目前已向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14户投放普惠信贷59.53亿元;聚焦就业、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持续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聚焦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投放普惠信贷已达371.11亿元。覆盖就业岗位已超69万个,覆盖税收已超124亿元,更好地实现金融为民、利民、惠民、安民。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最新发布的相关通知,“蓉易贷”政策有效期已顺利延长至2026年。“蓉易贷”将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提升融资服务能力,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打造数字金融运用场景,助力“建圈强链”。围绕8个圈28条链,协同高能级链主企业,针对细分产业链开发专属产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供需精准对接,推动“蓉易贷”品牌走进千户万企。

  推进会上,成都市人社局、金牛区、青羊区、农业银行成都分行、成都小企业担保等“蓉易贷”合作单位分享了“蓉易贷”推广经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