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5日电 2022年12月,中老班列(攀枝花)首发,载有24个标箱的列车一路向南,通过新成昆铁路抵达云南(昆明),再经中老铁路抵达老挝万象。目前,攀枝花市共开行中老班列10列,成为四川除成都外开行中老班列最多的市(州)。如今时隔近一年,中老班列如何改变了攀枝花这座城市?
攀枝花市位于川西南滇西北六市(州)的几何中心,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最便捷通道。近年来,攀枝花打造四川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2022年12月,开行首列中老班列,是新成昆铁路开通后第一列以整列形式组织的川货出川国际货运班列,标志着从东南亚经攀枝花、成都,到欧洲距离最短、效率最高、运行最稳的国际铁路通道全部打通。

据了解,中老班列(攀枝花)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将化肥、建材、工业制品、机电产品等销往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从老挝进口铁矿石等原材料。通过中老班列,攀枝花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程度日益加深。
攀枝花强调立足中老、面向东盟、链动欧亚,持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着力提升中老班列通道服务能级、运营质效、经济价值,形成更大的贸易增量和开放合作空间,以高水平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凭借交通、物流等优势,攀枝花区域辐射能力增强。一方面,攀枝花持续畅通外向通道,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成功打通四川连接中老铁路、面向东盟的最短陆桥主通道;初步形成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川西南、滇西北“两小时经济圈”;加强与云南、广西等地沿边城市合作,协力推进大丽攀铁路、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通道建设,共建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新亚欧大陆桥国际铁路通道。
另一方面,攀枝花健全完善物流配套,形成以攀枝花站为核心以及格里坪、迤资、桐子林站为辅助的“一主三辅”铁路货运枢纽,布局“金江+格里坪”两大物流功能片区,大力推进攀枝花国际铁路物流港、“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攀枝花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建设,积极构建集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多式联运为一体的集疏运通达体系,辐射周边区域5市(州)近2000万人口。
攀枝花有效增强了周边沿线区域连接度。与云南省临沧市、西双版纳州共建攀枝花—临沧—缅甸—印度洋、攀枝花—西双版纳—老挝双向国际物流通道,探索在磨憨、河口、瑞丽等地建立飞地口岸和合作机制,构建跨区域协作发展模式。与凉山州建立党政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共建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等。与云南楚雄州、大理州、迪庆州等签订“攀大丽香”旅游“金三角”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在中老班列带动下,攀枝花外向型经济发展活力增加。今年以来,在中老班列、新成昆铁路等带动下,攀枝花市外向型经济实现多个“首次”:3.8万吨定尺钢轨规模化出口印尼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整体出口”项目;钛精矿出口韩国,是攀西地区生产的钛精矿首次出口进入国际高端钛产业链市场;钛锻造板材批量出口,填补高端钛产品出口空白;钒制品获俄罗斯出口订单,终结钒制品由外地企业代出口历史。今年前三季度,攀枝花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2.6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达65.3%。
同时,中老班列激发了企业双向投资热度。今年以来,2家攀枝花企业在老挝取得矿山采矿权,3家攀枝花企业向老挝、泰国等国家出口农产品;攀枝花通过举办东盟—攀枝花经贸合作会、南亚东南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经贸活动,推动了高晶钒钛汽车板簧等10余项工业产品出口东南亚国家。攀枝花市还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南亚博览会、欧洲涂料展等活动20余场,接待境外60余个国家和地区客商,达成30余项合作协议,采购金额超13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