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戴德梁行:成都优质零售物业市场持续回升向好
2024年01月15日 19: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5日电  全球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15日发布《2023年成都商业地产与高标仓储物流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该报告涵盖并阐述了2023年成都甲级写字楼市场、优质零售物业市场以及高标仓储物流市场的表现和主要发展趋势。

发布会现场。戴德梁行 供图
发布会现场。戴德梁行 供图

  2023全年,成都甲级写字楼共计迎来两宗新增供应,约为8万平方米,推动成都全市存量上涨至3116076平方米。2023存量租户中专业服务、TMT、金融服务占比位列前三。

  戴德梁行成都公司项目及企业服务部主管席芳认为,2023年度,成都甲级写字楼市场整体需求放缓,在宏观经济短期难以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企业对价格敏感度提升。预计短期,成都甲级写字楼租金将承压前行,反观,租金的下调势必会激发部分企业的置换需求,市场置换需求或将得到释放。

  席芳指出,2023年,城南地区成交面积占全市的77%,成交主要集中在高新创合中心、中国太平金融大厦等新建高品质楼宇。随着城南配套的逐步完善,传统商务区项目将承受较大压力,2023年部分楼宇推出特价房源,导致区域租金下滑较快。近年来金融城、大源等城南地区甲级写字楼市场供需两旺,预计未来城南将成为成都甲级写字楼市场成交的主战场。

  2023年成都优质零售物业市场共计迎来两宗新增供应,共计273000平方米,全市存量上涨至7987923平方米。成都优质零售物业市场2023年表现较好,五一、国庆节等假期都有不俗的表现,大运会的到来也为市场活跃度再添动力,促进全市空置率同比下降0.30个百分点至6.50%;营业额的提升拉动了市场租金的升高,促进全市租金同比上涨0.79%至617.73元/平方米/月。

  与以往相同,春盐商圈依旧更受品牌青睐,其中奢侈品与潮流类品牌在春盐商圈开业占比分别达到57%和37%。此外,成都新晋的城市级商圈——交子商圈的品牌活跃程度仅次于春盐商圈。

报告截图。戴德梁行 供图
报告截图。戴德梁行 供图

  戴德梁行华西区研究部助理董事贾萱认为,随着Z世代的崛起,个性化、多元化、小众化等趋势成为消费市场新的底层逻辑,商业化和物质感的购物中心与品牌越来越不被青睐。近两年,成都商业市场迎来了大量非标商业载体,此类型商业不同于传统购物中心,它们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情绪价值和社交空间,如麓湖、东郊记忆、香香巷、REGULAR源野等。未来,在成都传统购物中心存量已经处于较高位置的情况下,此类非标商业载体将成为商业市场发展主要趋势。

  贾萱指出,年轻消费者往往更注重个性化、独特性以及体验感,而具有小众、原创、“非标”、社群化特征的主理人品牌或潮牌刚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如1807、BM等。此类品牌具有较强的调性能量,背后拥有高黏性社群,客群质优稳定,除此之外,品牌拓店更加倾向于以性价比较高的非标商业为主,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故而近两年拓张迅速。预计短期内在宏观经济短期难以撼动的情况下,常规品牌拓店谨慎,此类以非标商业为载体的个性化品牌或将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期。

  此外,戴德梁行华西区研究部助理董事贾萱指出,成都当前物流项目的供应节点主要分布在青白江区、双流区和简阳市(东部新区),与成都市铁路、航空物流枢纽的分布基本一致。从项目来看,更具规模的电商物流项目,以及大型物流地产商拿地项目多聚集在青白江区及东部新区;从供地来看,供地量最大的依次为简阳市、东部新区、青白江区、新津区、双流区。另外,受城市规划及道路建设,核心城区供应开始外迁,物流项目供应进一步向成都第三圈层发展。

  发布会上,戴德梁行还发布了《交通建设,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报告,全面阐释了交通建设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概念从提出到推进正逐步上升至和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国家重要区域规划同等高度的战略层面。成渝经济圈的定位已经从最初的“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实现了“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的跃升,这是对成渝地区的国际交通网络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也透露出成渝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在一系列重磅级的交通建设与规划下,我们可以预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以成渝两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核心,次级城市交通建设为支撑,搭建快速、高效的交通网络,对内实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乡镇的多层次合理化发展结构,对外实现西连陆海新通道、东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和联通全球城市的开放新格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