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5日电 (秦志全 蔡雅芸)入冬以来,四川多地景区“冰雪+休闲观光”类旅游产品搜索热度及预订量显著攀升,火爆的不仅仅是冰雪旅游,还有冰雪制造、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以及餐饮住宿等上下游周边产业。
据统计,四川现有冰雪观光旅游景区47个,建有滑雪场17家、旱雪场5家、冰场12家。四川税务部门不断推动配套服务“转型升级”,助力“白雪”换“白银”,“冷资源”变“热效应”。

服务前置 让冰雪企业添“底气”
在王岗坪景区,为让游客能有更好体验,景区提前对滑雪场进行了升级,扩建了戏雪区、滑雪区2000多平米,增加了游乐项目。“升级扩建都要钱,税务部门多次到企业走访,并通过一对一辅导,视频在线点对点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实现政策随学、随用、随享,2023年企业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78万元。”四川王岗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涯冰称。
王岗坪景区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底以来,该景区游客人数持续上涨,元旦期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
四川公布17家重点滑雪场名单后,税务部门通过建立项目管家驻点制度和定期联络机制,线上线下多渠道跟踪问需,送去“税收优惠政策大礼包”,帮助企业答疑解惑,解决涉税难题,建立“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清单,开展政策落实效应分析,确保税费支持政策资金用到刀刃上,助推企业在“点冰化玉”“化雪成金”的“冰雪热”中跑出加速度。

数智赋能让多元产业链条更具“势能”
当前,“冰雪游”已成为一条多元产业链,不仅对于冰雪产业本身,而且对当地餐饮、住宿、特色产品零售等行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9·5”泸定地震后,位于震中的海螺沟冰川森林风景区临时闭园。经1年多时间重建后,景区开放仅一周时间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带火了周边住宿行业,“一房难求”成为元旦期间海螺沟的高频词。
元旦期间,长征大酒店几乎天天爆满,这是地震发生一年多来难得一见的景象。“地震对酒店经营产生了巨大影响,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指导企业利用减免的税款重建家园。”酒店财务负责人田女士称,重新开园后,又推出‘税费优惠政策明白卡’,为企业做好营业准备打下坚实基础。
甘孜州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税电指数”基础上,税务部门拓展“旅游业税收景气指数”模型,对甘孜州旅游业景气度进行全面测算。“9·5”地震后,税务部门通过“旅游业税收景气指数”精准显示景区市场活跃度,针对性地推送税惠政策,海螺沟景区内各行业享受税收优惠236.29万元,一定程度缓解了有关经营主体的“燃眉之急”。
旅游业走旺,带动的不仅是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还带动了“周边”产品走热。达州市百里峡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借助冰雪季旅游人流优势,采取在巴山大峡谷景区寄卖腊肉、香肠等土特产销售模式,2023年12月实现销售收入71万元,当地税务部门助其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12.1万元。

共治提效让精品旅游路线更有“张力”
作为23条冬游四川精品线路重要组成部分的眉山洪雅县瓦屋山景区,雪淞、冰柱、冰瀑随处可见、圈粉无数。“入冬以来,除延续冰雪嘉年华滑雪、冰雕展等传统项目,景区还融合青羌民俗,将展、秀、娱、食凝聚一体,擦亮冰雪、温泉、阳光三张鲜亮招牌,频频掀起朋友圈冰雪游热潮。”瓦屋山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开伟称,瓦屋山冰雪嘉年华启动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8.8万人次,实现收入1800余万元。
景区实现“强势出圈”背后,是一系列“好政策”的渐次显现。为更好服务冰雪旅游发展,四川税务部门加强同市场监管、文旅部门的联动协作,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覆盖面广、及时性强的优势开展“政策找人”,通过线上精准推送、远程可视答疑、上门税惠辅导等方式,辅导企业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加计抵减600余万元。
四川税务部门表示,将持续聚焦文旅产业发展特色和实际需求,全面落实税费政策,激发四川文旅产业发展潜力,为冰雪经济升温发展再添“一把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