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郫都区中国川菜产业城: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03月04日 16:5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4日电 (刘小莉)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94.06亿元,同比增长12.88%……站在新时代的发展赛道上,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中国川菜产业城正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高质量推动川菜产业发展,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川海晨洋忙碌的生产车间。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川海晨洋忙碌的生产车间。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近日,中国川菜产业城内的四川省川海晨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海晨洋”)进入了紧张忙碌的状态。发货区域,叉车师傅将一件件复合调味料装车,这些货物将发往全国各地;炒制车间,大大小小的炒锅高速运转,热辣滚烫的火锅底料新鲜出炉。“公司目前沉淀优质配方超过3000个,服务餐饮品牌6000多家,覆盖门店超过10万家。”川海晨洋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川海晨洋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川菜产业城聚焦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下的扎实基础。中国川菜产业城以拥有661.09亿元品牌价值的超级IP郫县豆瓣为基础,做强复合调味品,抢先布局川味预制菜,聚力打造“川菜味都,天府央厨”。在深耕优势赛道方面,推动制定郫县豆瓣产品新标准,引导企业开发零添加豆瓣、豆瓣蘸粉、豆瓣牛肉酱等“郫县豆瓣+”新产品,拓展佐餐、即食等消费新场景。

  从生产声名远扬的郫县豆瓣的鹃城、丹丹,到以火锅调料和中式菜品调料为主的大型复合调味料生产企业天味家园,以低温奶产品已经从川渝走向全国的新华西乳业,再到休闲食品赛道下耳熟能详的品品、有友、金大洲……恰如一个个新质生产力“着力点”连点成网,产业“建圈强链”成效显现。

  2023年,中国川菜产业城新引进中式汉堡第一品牌塔斯汀中央厨房、轻食界新宠白家阿宽魔芋方便食品等产业项目9个,其中重大项目6个,协议总投资46亿元。

  当前,推进生产制造智能化的企业不断涌现。中国川菜产业城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园区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引入阿里天天工厂、华为数字机器人等智能化方案供应商,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改造,成功申报市级智能工厂2家、市级数字化车间3家,杨国福凭借数字化工艺被工信部评为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天味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

丁点儿食品智能化生产线。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丁点儿食品智能化生产线。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此外,中国川菜产业城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化,支持中药饮片与成都中医药、四川农业大学等联合创建创新工程实验室,促成联拓与电子科大共建食品行业数字化研究院。攻坚郫县豆瓣新技术,饭扫光郫县豆瓣发酵技术被行业专家组评定为“技术创新性突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中国川菜产业城正不断聚焦生产能力、研发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助推园区整体质效提升。

  2023年,园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现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天味荣获“中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成果”奖,天味、新华西获评“2023成都企业100强”。

  绿色食品产业是现代工业体系支柱产业,也是“接一连三”的重要产业。中国川菜产业城利用链主优势,发挥上下游带动作用,实现“接一连三”,促进城乡融合。以带动原料基地扩规模为例,园区积极推广原辅料“飞地”种植模式,支持园区龙头企业在新疆、甘肃等地建成辣椒、蚕豆、花椒等原辅料种植基地30余万亩。

  四川丁点儿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合作模式在雅安汉源打造6500亩贡椒种植示范基地;中药饮片公司在贵州、绵阳、彭州等地建成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丽通豆瓣公司在巴基斯坦建成约9万亩辣椒种植基地,成为首个中巴农业合作项目。

  作为绿色食品产业链的主承载区之一,中国川菜产业城发展定位明确,聚力打造“川菜味都,天府央厨”,推动园内企业主动融入新消费产业生态圈。郫都区围绕中国川菜产业城,带动文旅产业增场景,规划建设万亩豆瓣农庄,打造豆瓣主题博物馆、川调百味观光园等农旅融合项目,布局建立田园总部、农业工厂,集种植加工、非遗传承、研学游学、观光体验多种功能于一体。

  产业城聚集中国川菜博览馆、豆瓣非遗传承基地等载体,打造工业旅游线路2条,串联安龙书院等30余处川西林盘新消费场景。2023年,中国川菜博览馆接待游客近十万人。

  提及未来发展目标,中国川菜产业城目标明确,园区还将在延伸产业链布局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持续发力,更进一步助推企业“强圈强链”,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链主效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