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雅砻江公司: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4年03月11日 15:5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1日电 3月的雅砻江,是火热的工地、奋进的春天。四川省甘孜州和凉山州交界的雅砻江干流上,国内在建装机最大水电项目——孟底沟水电工程施工现场,车辆往来轰鸣,建设正酣。凉山州木里县,埋深2400米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国之重器“锦屏大设施”已投入运行,多个科研团队在这里探寻宇宙和前沿科学的奥秘。

  贯彻落实党中央最新要求,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雅砻江公司”)正以建设世界最大清洁能源基地为契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清洁能源转型,全力支持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央企力量。

  以新质生产力为突破口 全力建设世界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基地总规模超1亿千瓦,本阶段规划装机7800万千瓦,计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

  雅砻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充分发挥“一个主体开发一条江”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清洁能源转型,助推能源产业智慧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图为中国第一高土石坝电站——两河口水电站。雅砻江公司 供图
图为中国第一高土石坝电站——两河口水电站。雅砻江公司 供图

  以“新技术”赋能能源高效开发。在甘孜州雅江县,两河口水电站首次蓄水至正常蓄水位。这是国内第一座采用“施工全过程智能化技术”修建的300米级超高堆石坝工程,推动我国高土石坝填筑进入“无人驾驶”时代。距离两河口50公里的柯拉光伏电站,智能跟踪支架融合AI技术,主动分析识别最佳跟踪角度,提升年平均发电量1%以上,通过智能诊断与红外感知,实现了光伏设备的智能化运维。在凉山州德昌县,为进一步提高腊巴山风电项目的风场效能,雅砻江公司联合东方风电,以风机设备智能化为主要突破口,全力打造新一代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能型高海拔山地风电场,实现了增电量、减故障、提效率等多重功能。

  以“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高地。雅砻江公司与华为、南瑞、中国电科院等企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进一步推动解决全球最大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智能建设、智能运营等复杂关键技术,推动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水风光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共同打造清洁能源科技创新高地。一手抓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一手抓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雅砻江流域新的澎湃动能。

  以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 全力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大科学装置是现代科学技术诸多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如何赋能锻造新质生产力?世界最深最大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个绝佳案例。

  3月11日,位于锦屏山隧道深处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正在开展科学实验。

图为锦屏大设施实验A厅。雅砻江公司 供图
图为锦屏大设施实验A厅。雅砻江公司 供图

  作为“十三五”时期国家优先安排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内第一个极深地下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于2023年12月正式投运。但事实上,开辟国有大型企业支持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先河的锦屏地下实验室,最早始于2009年。

  十多年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取得近30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助力我国暗物质及核天体物理前沿基础科学研究进入全球第一方阵,使我国暗物质研究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锦屏地下实验室从无到有、再到不断扩建,支撑了众多科研队伍展开了面向未知、面向前沿的大胆探索,结出的颠覆性、原创性研究果实必定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提供新动能。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绪元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按照“突出创新导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理念,管理和科研并重,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推进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开发建设,在支持国家基础研究、落实科技强国战略中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雅砻江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