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绵商行游仙支行助推游仙奋进建设全国百强区
2024年03月13日 10:0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3日电 (祝凰淋 雲诗棋 朱捷)绵阳市商业银行游仙支行成立于2004年,2010年自涪城迁入游仙后,游仙支行始终坚守金融本源,在游仙这块沃土的哺育滋养下,在为地方经济发展输血造血,为企业主体、普通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华丽升级,取得了经营与发展、口碑与形象的双丰收。

 游仙支行成立“青年突击队”。绵阳市商业银行 供图
游仙支行成立“青年突击队”。绵阳市商业银行 供图

  截止2023年末,游仙支行在辖内共有六家营业网点,员工58人(其中党员19名),存贷款总规模122亿元。尤其是2016年以来,游仙支行着力服务地方经济,全面推进“银政合作”,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金融创新服务体系,与2015年末相比,存贷规模增长近100亿元,其中支持区域贷款余额增长361%,近三年累计向地方纳税4372万元,在全区金融机构中名列前茅。

  游仙支行先后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星级网点”“四川省青年文明号”“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四川省最美户外劳动者驿站”“绵阳市最佳文明单位”“绵阳市巾帼文明岗”“绵阳市女职工先进集体”“绵阳市三八红旗集体”“游仙区金融、财税工作一等奖”等荣誉,并顺利通过了四川省文明单位的测评验收。

  聚焦“凝合力”提升党建引领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的“根”和“魂”。游仙支行始终以党建引领,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赋能的有机结合。

  为更有效地推动党建聚力,绵阳市商业银行游仙支行通过推举、竞聘等措施选拔支部、工会人员,由党建带团建,定期组织活动,积极开展政银企结对共建,包含各类青年活动、联谊活动、创建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利用活动的开展及参与,全面提高全员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领全行高质量发展。多年扎实沉淀,游仙支行先后获得多项各级荣誉,顺利通过了四川省文明单位的测评验收,还收获了市、区级“三八红旗手”“最美金融工作者”“劳动模范”“杰出青年”“优秀团干部”等一大批先进个人。

  聚焦“添动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成立以来,游仙支行坚守“服务地方经济”的初心。在推进政银合作提质发展上,2016年以来,游仙支行灵活、高效地投放了大量贷款,资金已全部投入区内重大项目、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及拆迁补偿等方面,并持续融入“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主动跟进游仙区域内重点项目招商、建设的金融配套服务,为游仙发展注入活力。

  在服务中小企业上,游仙支行主动深入各乡镇、街道、园区,通过银企座谈、单独走访等形式,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定制服务方案,提供金融支持。近三年来,绵商行累计向游仙区域内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提供融资支持84亿元。

  聚焦“惠民生”强化民生金融服务

  全力服务游仙实体经济的同时,游仙支行同样关注民生福祉,满足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推进普惠金融,勇担社会责任。

  在金融为民方面,游仙支行作为游仙区城镇居民医保代扣工作初期的独家金融机构,早期承担了游仙区大量百姓医疗保险线下代扣工作,后期为方便百姓办理医保、社保业务,游仙支行在城区网点打造医银、社银一体化服务点,全力配合社保信息化建设,为民生工程助力。

  在服务提升方面,游仙支行“软硬兼施”推进金融服务优化升级,硬件上下沉机构、下沉服务,物理网点在区域内已形成科学布局和有效联动,大大拓宽服务半径,软件上,通过优化劳动组合、启用多大堂经理模式、加大网点服务监督等方式,推进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游仙支行“有温度”的服务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在便民利民方面,游仙支行厅堂内设立了户外劳动者站点、妈咪宝贝屋及妇女之家,并通过公众教育、青年活动、结对座谈等方式走进各行各业,与区域共筑游仙优质和谐的营商环境。

  在回馈社会方面,游仙支行竭力跟进游仙区“深度融入科技城,建设幸福新游仙”发展战略,参与疫情防控、金秋助学、春蕾计划、公益劝募、慰问留守儿童及老人等线上线下志愿活动,多年来累计捐款捐物共计价值数百万元。

  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游仙支行与时代并肩,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游仙支行将以更加稳健的姿态踏上新的征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奏响新的篇章,以更大的责任担当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紧紧围绕绵阳“五市战略”,努力为助推游仙奋进全国百强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防科技工业强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