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未来银行大会2024在成都举行
2024年08月13日 20:3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3日电 (记者 张浪)近日,“未来银行大会2024”在成都举行,大会由世界500强——新希望集团旗下全资公司新希望金融科技发起并主办。本次大会以“拥抱数字金融,拥抱年轻未来”为主题,全国超300家银行的600余位董事长、行长级嘉宾出席大会,共同探讨了在宏观发展局势、中观行业趋势下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打造零售业务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未来银行大会2024在成都举行。新希望金融科技供图
未来银行大会2024在成都举行。新希望金融科技供图

  “1024年,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在成都,今天,我们秉交子千年厚重底蕴,瞰商业银行无垠未来,欢迎各位银行家!”在开幕演讲中,新希望金融科技CEO徐志华以交子千年引入,通过多元数据分析了近10年的宏观环境变化及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并正式发布了新希望金融科技核心产品天翔(CROS)智慧零售平台4.0——更丰富的零售技术生态;旨在通过提供涵盖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多方面能力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业银行在存、贷、汇三大基础金融领域,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应对周期风险,抢抓时代机遇。

  作为银行业新技术的年度展示盛会,大会现场展示了多项新希望金融科技的自研AI技术,包括手机扫一扫就能知道房屋居住、装修、新旧等情况的AI估值辅助工具;能够实时识别用户微表情用于胁迫等风险挖掘的AI分析系统。大会现场的AI换脸体验区吸引了大量嘉宾的驻足体验,在生成式AI技术应用门槛不断降低的当下,通过AI实时换脸的现场体验,让银行嘉宾更深切感受到风险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通过新技术识别AI风险、对抗AI欺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环境因素不断变化的当下,防控风险是银行业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叠加息差不断下行,竞争不断加剧的客观因素,如何实现风险控制、业务收益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三角是解决当下挑战的重要考量。“通过千人千面的风险管理策略,千人千面的运营服务策略,千人千面的画像管理体系才能不断调整风险、收益和可持续性的动态平衡,”新希望金融科技执行总裁吕文勇以信贷业务为例指出,“对于100万以内的零售信贷而言,不同的产品,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其他材料都是增信手段”。

  “风险管理是一个体系而非单一的系统接口。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全周期的影响因子和逻辑关联,比如信贷就要关注产品要素、还款日设定、余额稳定性、操作行为等各类因素。”吕文勇表示,在AI能力不断演进的当下,实现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整合和创新应用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关键价值,要把按环节做风险管控变成按“业务旅程”做风险管理,不仅要防止风险影响收益更要向风险管理要价值,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更大成功。

  大会期间,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绍兴银行副行长吴维杠,富邦华一银行副行长王文锋,青岛银行首席信息官杨斌,富滇银行数字金融中心主任赵理明,威海市商业银行网络银行总监张涛以及华为数字金融军团首席专家柳元鑫等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高管及行业专家分别上台,围绕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前沿洞察、行业趋势分析等发表了精彩演讲。

  各领域代表基于亲身经历,围绕数字技术对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价值展开论述,包括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数字技术实践,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创新创业、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以旧换新、推动碳减排,以及数字技术推动财富管理智能化等多个方面。

  商业银行作为百业之王,深刻感受着区域经济的脉搏变化。作为各地的金融排头兵,各家区域性商业银行高管现场直面当下压力与挑战,针对息差收紧、竞争加剧、风险环境变化、经济动能转化等内容,剖析自身发展中的短板,分享优势做法与长处。从转型蓝图规划、战略制定、组织调整、资源投入、市场定位、产品打造、服务模式等多个角度与现场百余位嘉宾分享了优质经验,共创发展机遇。

  2024年正值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整整1000年,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于交子诞生地召开的未来银行大会无疑对行业发展增加了继往开来的良好寓意,为推动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此次大会通过搭建同业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正在助推银行业携手直面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共享新机遇,共同迈进一个更加开放、创新的未来空间,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数字催化剂。(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