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西昌:邂逅冬日暖阳下的“诗和远方”
2025年01月09日 20: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9日电 (记者 刘忠俊)1月8日至9日,“冬日暖阳·最安逸是西昌”大型采风在凉山州西昌市举行,来自四川、云南和重庆的媒体代表,走进西昌探美乡村新景,体验非遗文创,感受小城闲适“夜生活”和冬日暖阳。

阳光穿过云层照在大地和邛海上。记者刘忠俊摄

  近年来,西昌加快实施“文旅+”“+文旅”发展战略,不断拓展文旅市场“深度”,推动旅游景区建设提档升级,以文旅深度融合引领全域旅游。

  当冬日寒风席卷大地,万物似乎都沉睡在寒冷之中,而西昌,依旧是暖阳高照,散发着独特的温暖与魅力。邛海湿地景区,火红的刺桐花绚烂绽放,樱花谷的冬樱花粉似云霞……“从成都过来,准备往昆明方向走,冬天就会选择去温暖的地方。来到西昌后焕然一新,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很舒服,准备多留一段时间。”正在邛海边晒太阳的游客杨女士称。

  上世纪90年代,随着“99新春阳光之旅”专列从成都驶进西昌,搭乘“阳光快车”的西昌,便驶入了康养产业的“快车道”。康养酒店、民宿如雨后春笋涌现,仅大石板古村周边民宿客栈就达232家。“阳光康养是每年冬天的主打品牌,已有非常固定的客流,基本都是一住就是几年的回头客,吸引了北京、宁夏等地老人来西昌过冬旅居。”邛海国际康养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永梅称。

万象缸窑特色街区一角。记者刘忠俊摄

  同时,西昌还把文旅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多元发展,文旅业态不断更新,文旅供给不断丰富,西昌全时、全域旅游发展成效初显,以节庆为主题的文旅文化形成了全时文旅“日历”。2024年,“跟着赛事、演出、节庆去旅行”热度不减,而西昌异彩纷呈的文体活动成功将“流量”转化为了“留量”。

  此外,西昌还不断做强“文旅+”品牌,用活古资源、做美水环境、厚植文内涵、深挖“微”经济……全面拓展文旅市场“宽度”和“广度”,不断升级打造邛海生态康养游、特色乡村游、文化深度游、沉浸体验游、红色研学游,形成了联动冬春、带动夏秋、驱动全年、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

  西昌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西昌接待游客达13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3亿元,以文旅产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对全市GDP贡献率达76.53%,成为真正的首位产业。此外,凉山彝族火把节暨“五彩凉山•夏季清凉”文旅系列活动期间,西昌市共接待游客536.43万人次,旅游收入60.58亿元。如今,沿着新成昆铁路一路向南,来凉山到西昌过火把节、享受清凉夏日,已成为不少人的暑期标配。

空中俯瞰陈家大院全景。记者 刘忠俊 摄

  目前,西昌依托缸窑特色文创街区、云享酒店-小渔村特色烧烤美食片区、白庙村特色彝家村寨等一批“微度假”活动区的开发建设,推出“四季度假、滨湖湿地运动、滨湖慢吧娱乐、山林禅修养、彝风川韵文化”五大旅居康养产品体系,并依托海河、唐园、建昌古城等资源,大力发展精品夜游、饕餮夜宴、时尚夜娱、品味夜读等夜间经济,不断丰富文旅新供给,打造文旅市场新增长点。(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