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华电新能中咱光伏发电项目全速推进
2025年08月05日 15:1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5日电 盛夏时节,在海拔4000-4400米的雪域高原之上,中国华电在金沙江上游区域建设的四川省在建规模最大单体光伏项目——华电新能中咱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全速推进。建设者们以“缺氧不缺精神”的顽强斗志,在这片雪域高原上书写着绿色能源建设新篇章。

华电新能中咱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场区组件。甘孜新能源公司供图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的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发电先导工程,该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输送绿电21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62万吨。

  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气温仅10摄氏度。光伏场区二标项目负责人董苗磊戴好安全帽,迎着凛冽大风走向工地,他搓了搓冻得发麻的双手,大声对工人们说:“今天的目标是完成3000根桩基施工,大家再加把劲!”这样的场景,在项目上早已成为日常。

  高原环境极端恶劣,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烈,给建设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工人杜师傅回忆刚来时的情景:“走几步就喘得厉害,晚上睡觉头疼得像要裂开。”但即便如此,没有一个人退缩。华电金上(甘孜)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实施挂图作战、清单式管理,将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天、责任落实到人。

工人进行桩基加固。甘孜新能源公司供图

  经过两个月奋战,项目不断刷新建设纪录:41.3万根光伏桩基拔地而起,17.5万根螺旋桩整齐排列,2.8万组光伏支架熠熠生辉。

  在项目推进的同时,该公司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依据草甸生长规律和地形地貌,利用先进切割设备将草皮切割成0.3米x0.3米x0.2米的块状,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生态环境和生物活性。

  在升压站的一角,有一间特别的“绿色实验室”——草甸堆存养护试验区。环保人员卫永波正细心地为草甸洒水,“这些草甸是高原的‘皮肤’,我们必须保护好。”他说道。

  为提升原生草甸活力和回铺存活率,项目搭建保温保湿的“恒温棚”,铺上由网格板加腐殖土组合的“厚床垫”,定期为草甸洒水、进行“体检”。永波指着三层钢管脚手架搭建的“阁楼”介绍道:“这里温度湿度可控,能有效提高草甸存活率。”该公司相关QC成果《提高高寒高海拔地区草皮堆存成活率》在2025年水利质量管理小组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为高寒地区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复制“金上方案”。

  走进办公营地,电脑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种数据,技术员陈琪正在操作数智一体化建管平台系统,轻点鼠标,就能调出任意一个工区的监控画面。“看,这是现场实时监控画面,可以看到对应工区的违章数据,如未佩戴安全帽识别、睡岗识别、工服识别等,还能实时查看项目进度、项目概算执行情况等关键数据。”他指着屏幕说,“有了这个‘智慧大脑’,我们坐在指挥部就能掌握项目投资、工地动态等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精准依据,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数智一体化建管平台-无人机巡检。甘孜新能源公司供图

  “数字化管理让传统能源工程焕发了新生机。通过多维度监测和深度分析,团队能够精准把控每个细节。”陈琪感慨道,“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建设者们正用智慧和汗水,编织着一个关于绿色能源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正在一天天变为现实。(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