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技术骨干,11月3日,她的工作群消息不断,同事们都在讨论一件事:医院需要紧急处理的核酸量太大了。因为前一天,成都刚刚新增一例本土确诊病例。
这时候正需要人手。第二天,胡萍回到了实验室。
1.5万份、1.3万份、1.7万份……最初几天,送来的样本天天增加,她和同事们不得不一再延长下班时间应对。
2020年4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验室平台增加了新冠核酸检测项目,胡萍知道这是个危险的岗位,实验室可能是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而核酸检测又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今年7月,胡萍曾一天检测出了4例可疑样本。
这一次,她淡定多了。

告别:
孩子刚做完手术
妈妈就要赶回岗位抗疫
11月2日,成都新增一例本土确诊病例。消息发布的时候,胡萍5岁的孩子刚刚做了一场小手术,她正陪护在病房。
胡萍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2020年4月,她所在的分子诊断实验室就开启了新冠核酸检测项目。胡萍的印象里,3日那天,部门工作群里的消息不断,“同事们都在说待检测的核酸样本量非常大。”
这时候,正需要人手。胡萍意识到自己必须返回到岗位。她联系到孩子爷爷到医院帮忙照顾孩子,4日上午,安抚好孩子情绪后,很快就接到了科室的电话。
“孩子一直不让我走。”胡萍心里也舍不得,儿子才5岁,虽然手术不大,但还是很依赖妈妈。 “(最后)总算安抚好了他,我才出了医院。”胡萍说,为了儿子的手术,已经在医院待了三天,“没有换洗衣服”,离开后,她赶忙回家换了一身衣服。
医院检验科新冠检测安排的是24小时四班倒,胡萍看了下时间,正好赶上“下午2点到晚上8点”的班。

重逢:
同事们都在忙碌着
一个班次做了平时两天的量
胡萍回到医院的时候还不到两点。“又见到同事们,感觉大家非常忙碌,由于样本是短时间内激增,导致样本的前端处理压力巨大,很多样本都还没有分拣。”
核酸检测工作与疫情防控处置紧密相连。在最短时间内筛查出可疑样本就能最快时间对患者和传播链条进行处置。检验科主任卿克勤回忆,为了加速样本的处理,他调集了科室几乎所有力量帮忙处理。
核酸检测从前期采集到出结果需要走多个环节,而提取环节是风险最大的环节之一。卿克勤介绍,尽管机器是全自动化的,但工作人员要开阖采样管,管壁上会沾染可能存在的病毒,因而提取室是三级防护,“有时候即便是熟练的工作人员,进提取室都可能有心理压力。”
“顾不着想什么压力,只想着解燃眉之急。”胡萍穿戴好防护服进了提取室。同事们围绕着样本,机器正在忙碌,这个班次要持续到晚上8点。 “8点过出来吃了晚饭又进去帮了会忙,到晚上10点过。”
胡萍记得,那天她所在的班次做了约4000管的样本。而这次疫情之前,平时来自急诊、发热门诊和愿检尽检的样本,则仅有当班数量的一半,“大概2000管的样子。”
不过,样本量在之后还会增加。

回忆:
曾一天检出4个可疑样本
“以前有些担心,现在淡定多了”
尽管头天工作了近8个小时,但第二天(5日),胡萍很早就醒了,她看了下时间,凌晨4:47分。赶去医院的路上,天还没有亮,她要提前帮着配好当天要用的试剂,以节省时间。
这天,胡萍的班次是上午8点到下午2点,但实际上,从医院离开时,已是晚上8点。“样本太多了,感觉一直在做,但还是那么多。”记录显示,这一天,胡萍和同事们一共做了1.5万余份样本检测。
5日那天也是胡萍儿子出院的日子。她告诉记者,儿子出院后发烧,心里也有着急,幸而有家人帮忙照顾。
而接下来的两天,实验室依然高负荷运转,核酸检测样本量继续保持高位:6日1.3万余份,7日1.7万余份……
胡萍想起了今年7月成都市出现新冠疫情的时候。当时的检测量不比这一次,不过有件事她印象深刻——在她当班的一天,检出了4个可疑阳性样本。那天,从医院出来以后,她反复回忆着自己的防护和操作是否都规范,“多少有些担心,感觉和病毒就是‘面对面’。”
因为太过紧张,那晚她没睡好,“第二天特别累。”
这一次,胡萍又碰到了一例可疑阳性样本的检测。不过,她的心态淡定了很多。到家后,胡萍一度拒绝了孩子的拥抱,“要换好衣服,做好清洁以后心里才会踏实。”

好转:
家里孩子退烧了
“愿疫情早日散去,回归正常生活”
发烧两天后,孩子状况逐渐平稳。胡萍安了心。
另一个好消息是,送到医院的核酸检测样本量也逐渐下降。加上工作方式的调整以及志愿者、其它区域医务人员的帮忙,“大家基本能做到按时交接班了。”
红星新闻记者也注意到,11月10日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两天成都市新增病例数下降,前期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已初显成效。
“疫情最关键的时刻,我们科室几乎都没怎么休息。”胡萍表示,所有的同事都表现出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都很积极。”检验科主任卿克勤记得,大家都是主动报名参与核酸检测的工作。
采访中,记者提到了愿望。卿克勤表示:“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大家都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胡萍和他的想法一样: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尽快筛查出结果,疫情早日散去。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摄影 王欢 缪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