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RDN走向临床有何意义?成医附院专家:或将加快我国心脑血管病“拐点”到来
2023年11月19日 19:1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9日电 (记者 王鹏)“可以预见,RDN走向临床将给高血压领域带来极高的关注度,或将促进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拐点的加快到来。”近日,备受业界瞩目的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Renal denervation,RDN)导管系统获美国FDA批准用于难治性高血压的辅助治疗,谈及这一突破性技术的现实意义,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系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沛坚教授如是表示。

  “在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及相当部分的医生印象中,高血压就是服药,甚至有医生很自信地认为,就没有几片降压药物控制不了的高血压,往往忽略对高血压的病因筛查。”王沛坚教授说,目前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难治性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比例达到10%-20%,估算我国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有3000万-6000万人左右。

  由于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患者很快便出现严重的靶器官损害甚至心脑血管事件。研究表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脑卒中、缺血性心脏事件、终末期肾病和全因死亡率也明显高于血压控制较好的高血压患者。

  在此背景下,王沛坚教授认为,RDN走进临床显然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血压控制措施。RDN作为一种难治性高血压的辅助疗法,虽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治愈”高血压而让患者不吃药,“但很可能让患者减少服用降压药物的数量或种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让患者的血压得到较好控制,从而显著降低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

  据了解,一旦RDN正式进入临床应用,具有介入经验的医师经短期培训即可基本掌握操作方法,但术前仍要仔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目前国内高血压联盟成立了RDN学组,心血管健康联盟成立了高血压介入治疗工作委员会,旨在更好地让RDN在国内推行。

  王沛坚教授说,现有的研究表明,RDN术后高血压患者在没有服药的情况下,总体降压作用大抵相当于1-2种降压药物的效果。此外,目前RDN的响应率为60%-80%,也就是说有20%-40%的患者在RDN干预后效果并不明显。

  王沛坚教授表示,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将极大推动高血压领域诊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加上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和小干扰RNA药物抗高血压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继发性高血压领域的诊疗水平不断提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国高血压人群血压达标率将大幅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显著下降,“拐点”将很快来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