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四川日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 以“本草基因组学”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2024年03月15日 09:33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人物名片

  陈士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要从事中药研究,创立“本草基因组学”学科,在国际上率先完成510个中药基原物种核基因组和细胞器基因组图谱,揭示中草药品质形成遗传密码。主编我国第一部《本草基因组学》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奠定我国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

  “川派”中医药文化遍布巴蜀,走向世界。日前,全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交流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议在达州召开。此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接受记者独家专访,讲述“本草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并为四川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支招。

  为中药材量身定做“基因身份证”

  “‘本草基因组学’可让我们从基因遗传背景角度来研究中医药,为我们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疗效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陈士林说。

  每种中药材都有自己的“DNA条形码”,这正是陈士林带领团队研发出的一种新的中药材鉴定方法。

  这种鉴定方法有何优势?陈士林解释,中药材传统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这些鉴定方法各有侧重,但也会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一些近缘种、易混种的中药材就给鉴定工作带来不少难题。

  “当我们把现代基因鉴定技术引入其中,就可以把传统方法很难区分的药材准确鉴定。”陈士林表示,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陈士林介绍,这个为中药材量身定做的“基因身份证”具有多方面优势,如今已应用在很多领域中。“媒体曾报道一个被挖出的像人参形状的植物,很多机构无法进行准确鉴定,后来我们通过DNA条形码鉴定技术鉴定,将得出的结果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它是一种瓜蒌的根。”陈士林表示,很多原先讲不明白的“未解之谜”,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很快弄清楚背后的原理。

  目前,DNA条形码鉴定研究在国际上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传统药物的鉴定方面。陈士林表示,传统药物研究主要采用树皮、树叶等很小的药用部位,传统分类鉴定很难鉴定物种,而DNA条形码鉴定就为物种鉴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科学技术推动四川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联合批复同意四川等7个省份首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四川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省份。

  在陈士林看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如今已成为四川的一张名片。四川具有悠久的中医药发展历史,把几千年中医药的传统积累应用好,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对四川中医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川该如何发挥好优势,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陈士林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是人才储备。陈士林认为,四川在中药人才的储备、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要继续大力发展并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医药的理论体系。”

  其次要具备国际视野。在传统药物研究方面,四川应更多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现在非常高兴地看到四川在中医药领域与国际科研团队进行了一些跨学科合作,相信今后会取得很好的成绩。”陈士林说。

  下一步,“本草基因组学”学科将进行一些更深入的研究,包括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在基因层面的一些变化和影响等。“相信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可以对传统中医药的一些技术方法和理论体系进行新的诠释和介绍。”陈士林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底伊乐/文 李志强/图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