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西南医大运用“新质生产力” 让患者安心就医
2024年03月21日 19:4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1日电(邹立洋)近日,在“万千气象看四川”泸州篇“新质生产力”集中采访活动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教授介绍:“今年3月,我国首次获得克量级镱-176同位素并制成镥-177。该技术的突破成为了西南医大附院核医学‘新质生产力’。”

签约仪式现场。西南医科大学供图
签约仪式现场。西南医科大学供图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质生产力”充分满足老百姓核医疗需求

  山东济宁的田先生是第三次来到泸州。他因神经内分泌肿瘤四处求医,在广东中山听一位教授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能治。去年,田先生开始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治疗。“以前走路都困难,现在好多了。CT扫描显示,肿瘤已缩小了一半。我已经在病友群广泛宣传了。”田先生说。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从2014年开始,开展了广泛合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先后获批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靶向放射性药物创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四川省核医学医疗、教学、科研与创新转化平台以及国际领先的核医学转化平台。

  一位来自香港的患者也分享自己的求医经历:“我需要的镥177治疗在新加坡要等两个多月,在很多地方都不能治疗,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来了就能用药。泸州核医学科的核素治疗在全球来看都是非常领先的,我十分感谢核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让我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镥177能在国内不间断供应,再也不用跑到国外去治疗。”

  陈跃介绍,从2019年以前,许多国内患有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的病人需要到国外寻求镥-177核素治疗。自2019年以后,西南医大附院核医学科于中国率先开展了国际领先的镥-177治疗,每周常规开展镥-177治疗、核素靶向治疗病例讨论会及病友交流会,定期开展MDT门诊。让全国各地患者在泸州就可以接受核医学治疗,去年科室治疗全国各地的神经肿瘤、癌症、骨转移患者500多人,今年将继续发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让患者不用再跑到国外“求医问药”。

  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效率变革不是单个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核医学产业和产业链上。镥-177治疗的肿瘤包括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骨转移瘤等。其中,陈跃团队针对骨转移治疗的原创新药TBM-001成功转化,为骨转移治疗带来新希望。2023年9月14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明专利TBM-001成果转化签约仪式成功举行,此次药物转化是中国核药转化的里程碑。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实现国产核药产业链新突破

  西南医大附院核医学科“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今年3月,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中国绵阳研究堆(CMRR)辐照,核理化院/公司生产的克量级镱-176同位素顺利制备出1.59Ci(居里,放射性强度单位)的无载体镥-177放射性同位素产品,各项指标全部合格,放射性核纯度大于99.9%。这一突破,切实增强了中国医用同位素无载体镥-177前体材料——高丰度镱-176同位素的国产化制备能力,填补了国内核医疗产业链上游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制的镱-176同位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高丰度克量级镱-176制备技术的突破,国产化镥-177制成的放射性药物将成功用于中国患者,造福更多的老百姓。西南医大附院核医学科将继续坚持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立足临床需求,为患者提供高效精准、国际领先的核医疗服务。

  镥-177是一种靶向放射性诊疗一体化核素,释放出的β粒子可用于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骨转移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应用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镥-177放射出的γ射线适用于诊断显像及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镱-176是生产镥-177的主要原材料,此前长期依赖进口,限制了国内无载体镥-177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此次镱-176的成功制备,实现了中国镱-176同位素材料供应的自主可控,为核药关键材料打破垄断、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