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8日电 (唐倩)近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大学指导,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大学博物馆、泸州老窖·国窖1573研究院主办,四川旅游学院、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协办的四川大学第三届非遗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研讨会开幕式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宇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晓虎教授,四川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珂,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宗贤教授,泸州老窖集团及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先后致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赵红川、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琳等出席参与。
研讨会分为三大主题,第一场会议主题为“酒与筵——非遗与文化研究主题研讨”,由上海大学金江波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四川大学黄宗贤教授担任学术点评。专家和学者们从哲学、文化与历史的角度出发,研讨内容既涵盖了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各中的酒与筵文化,又以微观角度从地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阐释“酒与筵”同人类精神的关系。
其中,四川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锦以《巴蜀文化整体性与饮食非遗传承弘扬》为题,从人和区域文化间的关系入手,讨论饮食类非遗与文化整体性间的关系。
第二场研讨的主题为“浓香滋味——传统川菜筵席的现代文化转型研究”,旨在讨论传统饮食礼仪在宴席中的体现和现代转换,探寻“酒”与“食”的互文建构中,川筵中菜肴烹饪、筵饮礼仪、营养健康的当代文化价值。
四川旅游学院川菜发展与饮食文化研究院秦安建研究员以《浓香滋味·宴乐篇》为题,梳理古代巴蜀宴乐的发展,阐释巴蜀宴乐的特性、功能,及其文化内涵,进一步探讨宴乐文化在现代文化转型下的现实意义。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讲师欧阳灿老师以《浓香滋味·技艺篇》为题,讲述川菜技艺的历史与发展过程,以及川菜技艺传承过程中不断的创新转型升级,最终形成更具当代时尚品格的中华新川菜的形象。

第三场会议主题为“非遗的文化传播与文化生产”,会议探讨了传统非遗文化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路径,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与市场、品牌和相关产业结合的问题。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李宾以《自古美酒配佳肴从来诗意醉流年》为题,讲述了中国白酒酿造工艺不断改进、创新的过程,阐述了酒的价值功能和艺术品格。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厦门云评众联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张瑞义以《浅析非遗的数字化传承》为题,讲述数字化的经济特征与影响,提出非遗文化需要抓住历史机遇,推动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实现非遗文化的创新性转变与竞争力提升。
中国手艺网副总经理郝秦玉以《非遗品牌的“重塑”与“构建”》为题,列举个人在非遗品牌上的相关工作案例,在线下体验经济到来后进行了“非遗+教育+旅游+科技”的实践,尤其是非遗空间的建设。并认为品牌建设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非遗品牌的重塑和建构过程中,既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要立足于非遗传承发展的时代背景。
本次研讨会汇集了省内外的专家、学者、评论家、行业精英,以“酒与筵”为主题,分别从文化、哲学、技艺、经验、管理等多元化的角度展开讨论,体现了当今学术界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跨界、交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