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1日电 (高林阳)近日,南部县第一小学向学生征集“我在一小感到最幸福的事”。“我和刘校长跑步,边跑边聊,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四年级一班杨译博写的“刘校长”就是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校长叔叔”的刘小宁。

深受广大学生爱戴的南部一小党总支书记刘小宁,在教师岗位上默默耕耘。无论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校发展等方面,始终聚焦学生教育成长,让学生站在“正中央”。
钻研业务知识 夯实课堂教学能力
1995年,刘小宁从南部师范毕业,走出师范校门踏上教书育人之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便成了他的“教育梦”。
“教师须有专业素养过硬,才不会耽误孩子的成长。”刘小宁“初出茅庐”,时常诫勉自己:“要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的身影穿梭在高校深造,或与书为伴潜心修业。
作为教师,刘小宁深知教学业务的重要性。多年来,他带领班级一直位列同年级第一。2013年南部高考全县理科状元,并考入清华大学的郭雨霏回忆恩师刘小宁时感激不已。“脑海里,刘老师严谨不失风趣的教学风格,总能让学生理解知识透彻,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像郭雨霏这样的莘莘学子在刘小宁的培育下,纷纷走进全国各高校深造。
课堂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多年来,刘小宁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坚持每年撰写十余万字读书笔记来反思、总结教学得失。他的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等60余篇在《四川教育》《教育科研论坛》《教育导报》《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这些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刘小宁逐步从一个新人成长为独挡一面的“教学能手”: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2012年被评为四川省小学数学教学名师。“这些成绩的取得,更进一步提高了我工作经验和反思教书育人的热情。”刘小宁感慨万千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
助力教师成长 培养教育新人接力
2003年,刘小宁担任该县第二小学副校长,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既是责任也是挑战。“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刘小宁深知教书育人需要团队力量。
“只有强师才能强教。”刘小宁常在教师大会上表达自己的教育观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把教师“微型课题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要求教师聚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
时值该县教研室倡导“微型”课题研究,在县教研室的大力指导下,刘小宁在学校倡导教师“微型课题研究”——从“课题入手”打造优秀团队。刘小宁以“扛大旗”姿态与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付出就有收获。他主持的研究成果2项获得省政府奖励,20余项获得省教育厅、省教科院、省电教馆及市级奖励。在带领学校老师不断实验中,并逐渐创造出自己教育科研法,他与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教育科研让广大教师思维系统慎密、专业能力过硬不少,教师的教学方式更科学,教学风格日臻成熟。渐渐地,学校锻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刘小宁在培育教师成长方面,积极发挥了“传帮带”作用。譬如在该县第三小学工作期间,学校杨蓉、李晓敏等教师对教学课题研究一片空白,刘小宁主动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从简单的一个微型课题开始,倒逼青年教师大量查阅资料,再运用实践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再反思、再改进,形成良性教学循环。就这样,一个微型课题在刘小宁耐心指导下前后修改了22次,获得了市级二等奖。在刘小宁的帮助下,杨蓉带领该校老师钻研30多项微型课题,该校100余位教师在省、市、县获奖。如今,不少像走上该县第三小学领导岗位的杨蓉一样,成为了教育战线上的“尖兵”。
聚焦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育人文化深厚,育人体系完善,育人成果丰硕。”今年4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专家组深入南部一小诊断办学治校情况,专家组给予该校高度评价。因此,学校文化是学校的“魂”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刘小宁早年在南部三小任职期间,积极带领教师团队查阅各类资料、大量走访,将学校与周边文笔塔、鳌峰山等串联起来,巧用书院的文化影响力,总结提炼出“立言、立行、立业”的“三立教育”文化理念,开启了学校文化创设之路,从而改善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在学校文化、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上同向发力,注重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带给孩子们一个活泼生动的童年。南部一小先后三次被评为南充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先进单位”,成为首批“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首批“四川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等。刘小宁亦被四川省教厅确定为“四川省第四批小学卓越校长”培养对象。
“刘书记关心很有亲和力,治学严谨细致,在学校以身作则做表率。”“他用实际行动深耕文化,以‘超然卓越,泽被四邻’浸润百年老校,焕发活力生机。”“刘书记理念先进,领导才能卓越,关心师生成长,用心打造品牌教育,引领学校迈向辉煌。”……同事的肯定、学生的尊敬、家长的认可,正是刘小宁敬业精神良好口碑,才会让师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幸福校园美丽之花绽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23年,按照该县工作部署,由南部一小牵头组织乡镇4所学校,成立教育共同体“报团”发展,开启了城乡学校合作发展新模式。刘小宁充分发挥“名校长”卓越管理能力,带领乡镇学校开展治理诊断、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科学管理论坛研讨、送教下乡、优质课堂展示、学生研学交流活动等多元化活动,让城乡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成长,一幅生动实践的教育优质均衡新图景在南部徐徐展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