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野生大熊猫频“打卡” 绵竹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24年06月11日 20:1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1日电 (周韵 牟文)日前,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工作人员在整理近期取回的红外线相机监测资料时发现,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绵竹片区的红外相机在不同点位、不同时间、不同海拔共拍摄到3次野生大熊猫。

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生大熊猫。 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供图
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生大熊猫。 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供图

  在3月31日拍摄到的一段视频中,一只野生大熊猫步伐稳健地出现在红外相机镜头里,它双眼锃亮、身材圆润,慢悠悠地走动着,时而抬头东张西望,时而爬上石块玩耍。随后,又走向一旁的大石头上进行磨蹭,留下气味和印记。

  据介绍,本次取回照片12621张,视频5367个,拍摄到区域内国家一级珍稀动物5种,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四川羚牛、绿尾虹雉等,拍摄到国家二级珍稀动物11种,有猕猴、藏酋猴、中华斑羚、中华鬣羚、毛冠鹿、黄喉貂、豹猫、亚洲黑熊、红腹角雉、血雉、勺鸡等。

红外相机影像。 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供图
红外相机影像。 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供图

  工作人员通过对红外相机坐标点位分析发现,大熊猫活动区域已明显外扩,海拔从最高2900米到最低1800米均有活动踪迹。此次调查还发现除大熊猫影像外的大熊猫痕迹点8处,部分痕迹点已位于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

  更为可喜的是,今年6月,在绵竹历史矿区小木岭区域发现大熊猫粪便2处,绵竹管理总站联合德阳小木岭国有林保护处工作人员迅速前往现场取样并安排送检。这一重大发现有力证明了绵竹大熊猫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表明大熊猫活动“地盘”进一步扩大,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稳步提高。绵竹多年来的生态保护与栖息地恢复工作,已使园区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安装投放了60余台红外相机,采取网格化监测模式,以掌握区域内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区域和活动节律。同时,正在实施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项目,将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提高区域内林业资源信息管理能力和野生动植物监测能力。

  此外,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还通过实地踏勘和无人机拍摄相结合的方式,对野生动物周围的生境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区域物种的时空动态和生存环境,为更好地做好区域内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的指导下,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法庭、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检察工作站在绵竹市相继挂牌成立,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构建了法治保障体系。大熊猫国家公园清平等重点入口社区的建设,也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年6月4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将借力高校团队和科研工作者,通过开展深入研究、广泛交流、专业培训和科普宣教等工作,不断提升绵竹大熊猫保护和公众科普教育水平,展现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效。(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