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5日电 (王涵颖)日前,西南交通大学“‘语’你‘黔’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整合文、理、工等多学科优秀学生,申报并入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队伍,走进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开展了一系列普通话推广活动。

西南交通大学“‘语’你‘黔’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走访六盘水市水城区,通过采访基层干部、当地居民、学生、游客等群体,深入了解当地普通话推广情况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我是因为学了普通话才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不会普通话的时候找工作别人都不要我。”当地居民在接受志愿者采访时表示,深切感受到运用普通话交流的重要性。团队共发放问卷478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75份,通过整理后形成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完整报告。
团队在调研的基础上展开评估,制定普通话推广教学计划,吸引了六十余名当地儿童参加,针对发音不准、发音混淆与乡音浓厚等问题,团队开设“推普+思政”系列课程,设计多种多样的趣味推普活动,通过诵、写、演、唱等形式,教授口部操的动作、技巧,帮助社区儿童使用正确的口型发出标准的发音,学习红色经典;依托“语你黔行,相遇仲夏”公众号持续更新与普通话相关的知识内容,从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普通话相关的法律小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介绍和备考技巧到标准拼音和普通话发音的指导,为大家科普与普通话有关的各类小知识,通过趣味介绍与互动,帮助学生们纠正普通话学习误区。在结营仪式上,社区儿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朗诵《少年中国说》等红色经典文章,展示了普通话学习成果。
除了积极推广普通话,成员结合学校特色及专业特长开设了“探索无形的力——电磁力”科学实验课,协助社区开展地震安全演练等,让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更丰富多彩。
7月24日,团队成员共同观看贵州省2024年青年乡村振兴夜校学员诵读技能大赛六盘水市复赛。切实感受“推广普通话”的实施载体,深入了解青年乡村振兴夜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当地普通话推广与职业技能、实用技能、产业技能、文明生活习惯、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在赛后团队成员采访参赛选手,调查普通话学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推广普通话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可行思路。受访选手们表示,“乡村振兴不只是物质振兴,还有文明振兴。”随着全面小康的实现,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精神文化方面有了更高需求,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发展内驱力,才能够提振乡村民众的精气神,建立起长效的发展机制,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团队成员身着彝族民族服饰,运用抖音直播平台展示当地文化,以普通话为沟通工具,用镜头记录彝族盛大的拦门酒仪式,跟随土司巡游的队伍,穿越古老的街道,见证彝族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让屏幕前的观众置身其中感受来自大山深处的淳朴与好客;展示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韵味的农民画,解说农民画特点及历史,让农民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人所熟知。同时,制作野玉海火把节相关视频发布至抖音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彝族文化,在弘扬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推广普通话,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未来,“‘语’你‘黔’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扎根基层,以语言为钥,让语言和文化的力量在乡村大地绽放光彩,助力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