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0日电(蒋语涵 张瑜 吕心怡)“如果没有先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近日,在当周的感恩课堂上,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秦诗媛分享学习抗美援朝历史后的感悟。

据了解,近年来,南充市嘉陵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精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积极建设智慧校园,推进艺教融合,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优质均衡、特色突出、全面向好的发展态势。
为铭记浙江的援建之情,从2005年建校伊始,之江小学就将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内核,确立了“感怀之江情,恩育中华魂”的主题。

学校不仅将感恩课程纳入课表,每班每周设立一节感恩课,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活动,如结合国庆节、抗美援朝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开展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分享感人故事和内心感悟。此外,之江小学还将感恩教育与社团活动、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并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将感恩文化根植于师生灵魂。
之江小学的感恩教育实践,是嘉陵区推动各校建设校园文化的缩影。近年来,嘉陵区不断鼓励学校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如今,已形成了李渡中学的“三勤”文化、实验小学的阳光文化、嘉陵二小的孝道文化、火花三小的汉字文化、白马小学的和雅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真正做到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了嘉陵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引擎,嘉陵区李渡中学与成都石室中学的合作,便是其实践的典范。该校自2019年起与成都石室中学合作开启网络远程教学,实现了与石室中学同课、同考、同题、同改、同分析。通过石室祥云网校平台,学生可以观看直播课,教师也可以自主开展跨校教研、班主任培训等,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
此外,李渡中学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班牌等设施,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智能化水平。“希沃云班牌”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精细化管理班级、加强师生交流,还可以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家长可以登录小程序查看学生上课情况等,并与老师进行沟通。
近年来,嘉陵区全力推进全区62所公办中小学及3所民办中学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了校园智能化全覆盖。目前,该区正致力于各校智慧校园硬件的提档升级,通过更新网络服务器、升级电脑设备等举措,不断提升全区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据了解,嘉陵区65所中小学校根据艺教融合方案,通过课后延时服务等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举办体育、艺术、文学、科学科创、非遗手工等社团活动,邀请专业教师和艺术家指导,惠及超2.3万名学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