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30日电(王爵 刘敏)“昨天胸口还像压着一块石头,今天呼吸都顺畅多了,肚子也不痛了。几年没有看好的病,今天终于顺畅了。”近日,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病房,34岁的张兰(化名)开心说道,让她都没想到的是,这个折磨自己几年的胸闷肚子痛,竟然是结肠跑到了胸腔导致的。

据了解,近五年来,张兰常常感觉腹痛、胸闷,开始以为是没有休息好所导致,未曾放在心上。直到近期胸闷情况加剧,这才引起张兰注意。她到当地医院就诊,CT发现本该在腹腔的结肠,经过左膈肌的破孔进入胸腔,这便是导致张兰腹痛、胸闷的重要原因。
要解决问题,必须手术治疗,但当地医院未开展此项手术,张兰随即辗转多家医院问诊,得到的答案要么是无法手术,要么是开胸手术。
经过好友介绍,张兰来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疝外科)寻求希望,该院普外(疝外科)的副主任医师汪雪,经详细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发现张兰的结肠已经进入胸腔导致肺压迫超过50%。因为既往无外伤史,考虑先天性膈疝的可能性较大。
汪雪解释道,正常人的胸腔被膨胀的肺所占满,而张兰的胸腔因膈肌上的破孔,导致结肠突入胸腔中。如果任由病情继续发展,以后胸腔中的肠管组织将会越来越多,相应地左肺会越来越受压。在长期的压迫下,剩下的左肺将来也存在复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而结肠及系膜组织一旦受压嵌顿,随时可能引发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需要行手术治疗,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入院后,汪雪立即请心胸外科、麻醉手术中心、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会诊讨论,张兰近五年的膈疝可能导致腹腔粘连重,甚至术中转开胸手术,MDT团队制定了最稳妥的术前准备及手术方案。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汪雪决定带领团队为其实施腹腔镜下膈疝无张力修补术。
手术开始后,医生发现张兰左侧下膈肌部分缺失,网膜、横结肠和降结肠均疝入胸腔,且与胸腹腔粘连严重。手术团队小心翼翼分离粘连组织,将疝入的肠管、网膜组织还纳回腹腔。确认血运正常、明确膈肌缺损部位后,又面临一个难题:患者腹腔脂肪多,缺损刚好位于左膈下方被脾脏完全遮挡,从腹腔修补缺损存在较在大的脾脏损伤风险,开胸修补给病人带来的创伤也不小。
汪雪立即与心胸外科的副主任医师王波商量决定,经胸腔镜完成手术。在王波的协助下,汪雪展示出了过硬内镜下单手缝合技术,两人共同完成胸腔镜下膈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3个小时完成,避免了开胸手术带来的较大创伤,术中出血约10ml。
术后的张兰如获新生,术后四天就出院。她感慨说:“以前严重时睡觉都呼吸困难,经常腹痛到无法正常工作,现在终于能正常生活了。”
据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姚晖介绍,膈肌是腹部和胸部之间的肌肉隔膜,而膈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如胃、肠、肝等)通过膈肌的薄弱处、缺损或孔隙进入胸腔所形成的疝,从而引发腹痛、胸痛、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并发肠梗阻、肠坏死等,甚至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因此,一旦明确诊断,需尽早手术,修复膈肌并处理受损器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