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8日电(祝欢)10月16日—17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高原医学共同体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医高原医学学术大会在成都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承办。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曾芳在致辞时表示,中医高原医学共同体的成立是西部中医药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共同体的成立不仅仅是一个组织的建立,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担当。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作为共同体牵头单位,要有效整合高原医学领域的优质资源,集中力量攻克高原医疗与科研难题,切实提升高原地区群众健康水平,筑牢高原地区健康防线,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分别通过视频致辞,对共同体的成立表达祝贺。三位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共同体的成立顺应时代发展,意义深远,标志着中医药深度融入高原医学研究与实践进入了新阶段。希望共同体通过系统开展高原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积极探索其在高原健康保障中的独特作用,共同推动中医药与现代高原医学的深度融合,在保障高原军民健康、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伟大事业中产出标志性成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干部丁萌萌宣读《关于同意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高原医学共同体的函》及共同体主要成员名单。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被确定为共同体牵头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郑川当选为首届中医高原医学共同体主席。
会议现场,王国辰为中医高原医学共同体顾问、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颁发证书,并举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高原医学共同体启动仪式。
郑川在会上介绍了共同体工作规划与重点任务。他指出,共同体将秉持“开放、平等、包容、合作”的原则,坚持共建、共享、共未来的理念,着力构建成熟的中医高原病理论体系,制定引领行业的技术标准,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建设覆盖广泛的医疗协作网络,并培养一支扎根高原、持续创新的专业人才队伍,从而为高原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筑牢高原地区健康防线。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会长田兴军对中医高原医学共同体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四川作为中医药大省,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将以共同体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携手打造高原医学的战略支点,依托四川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合力构建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加快川药、川方、川技在高原地区的转化应用,切实提升高原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四川中医药更好地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国辰在讲话中指出,共同体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国家高原地区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具体行动。他期望共同体坚持党建引领,把准方向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理论与技术双突破;促进开放协同,构建共享与发展大平台;强化服务导向,实现学术与价值相统一。
本次会议以“汇智聚力,融合赋能——共创中医高原医学新纪元”为主题,邀请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高月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张洪春教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白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任长虹教授等国内高原医学及中医药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开展学术讲座,通过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助力中医高原医学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共有58家会员单位,194名会员、专家代表参加。共同体的成立和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四川、重庆、西藏、甘肃、青海、云南、贵州等省(市)高原医学与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新知识、共享新成果的平台。下一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将继续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指导下,与共同体各成员单位携手同心,为打造中医高原医学学术高地、服务国家高原战略贡献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