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泸县: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
2022年04月28日 14:4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8日电 (肖洁 余翔 曾佐然)眼下正值春耕春播季,连日来,在泸州市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水稻制种基地的田间地头里,三台手推式插秧机正在播种母本秧苗,无人机正在施肥,一派繁忙景象。泸县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现场观摩会在此召开,来自水稻制种企业和全县的水稻制种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机械化母本移栽和无人机施肥。

泸县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曾佐然 摄
泸县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曾佐然 摄

  “泸县具有水稻制种所需的气候、土壤等先天优势,一直是杂交水稻制种黄金区,拥有悠久的杂交水稻制种历史。”泸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站长邹红梅介绍说。泸县农业农村局与省内相关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大力开展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实现了水稻母本机插秧、无人机施药、无人机辅助授粉。

  据悉,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结果的通知》,经县级申报、省级推荐、专家评审、公开公示等程序,全国96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四川省泸州市泸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

  “如今,水稻制种产业迈入‘国家队’,离不开泸县县委、县政府对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的高度重视。泸县坚持规划编制一盘棋,深入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常年水稻制种面积保持在2.5万亩以上,覆盖石桥、太伏等15镇,亩产200公斤以上,满足国内及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200万亩。”邹红梅说。

  近年来,泸县把杂交水稻制种作为富民产业来抓,通过实施制种大县中央财政奖励资金项目,整合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产粮大市、县级种业提升等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改善了制种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形成相对集中稳定的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生产基地,实现了机耕、机播、机收、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的机械化作业。

  通过“大流转+小业主”“公司+合作社+制种大户”等模式,进驻泸县制种企业6家,培育了水稻种子专业合作社8个,30亩以上制种大户155户,合作社、大户经营模式比例达到35%左右,带动制种农户3000户以上,保持了制种主体稳定、制种面积稳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