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6日电 (陈选斌)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有多少?农村产权交易如何规范化?16日,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祥临,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董筱丹与成都市纪委监委、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等各界代表汇聚成都,就成都开展“应进必进、阳光交易”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工作一年多来的改革实践为切入,围绕成都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的成效、影响和深化推进思路等进行研讨。

2022年6月,成都市纪委监委推动蒲江县、郫都区、龙泉驿区和金堂县4个区县作为试点,以成都农交所为统一交易平台,农村传统“三资”(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全部统一进入农交所平台挂网交易,探索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防范农村“微腐败”,助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本次研讨活动以温铁军团队赴成都开展基层产权规范交易实地调研成果为主题,通过从专家学者视角看发生在成都的这场“事关农村的改革”,在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重构新型集体经济上的改革价值思考和体现。
温铁军表示,农村资源变资产重构新型集体经济是一项全国性的工作,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的经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工具。“我们希望用这样的工具来促进我们现在要推动的生态资源价值化,带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
据统计,成都开展“应进必进、阳光交易”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工作以来,“应进必进”资产类业务最高溢价率591.90%,资源类业务最高溢价率686%,仅资产资源类直接为农民集体实现增收5500.96万元。农村工程建设项目、村级货物项目、服务类项目“必进”4703宗,成交金额14.32亿元,较项目对应预算资金节约2780.31万元,平均节资率5.9%,最大降幅达到76%。
以今年5月成都农交所蒲江分所的一场现场拍卖交易为例,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的高山坡集体果园项目经过34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18万元成交,溢价率高达686%。而此前,这片果园的承包租金不到10万元。
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的交易数据也接入了成都市纪委监委“正风肃纪监控大数据平台”,以加快基层产权交易预警建模推进。截至10月底,已实时传送数据58万余条。
“产权交易项目会被‘赋码管理’,相当于给项目拥有了一张‘身份证’,赋予全流程数据监管,可以从源头上进一步管住微小权力,进一步压缩腐败的空间。”成都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陈洪说。
一年多来,成都全面全域纵深推进“应进必进、阳光交易”农村产权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截至目前,成都农交平台累计成交农村产权10840宗,交易规模达到了236.92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