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打造和美乡村绵阳游仙“样板”
2023年11月28日 13: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8日电 (李健 周钰)初冬时分,行走在绵阳市游仙区铁炉村,这里花木成畦、青山环抱,绵阳最大的夯土建筑群落在冬日暖阳下,反射出柔和的光……一幅新农村的和美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正在游仙推进的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以百业兴旺、百村和美、百姓共富为愿景,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活力。

  齐抓共管 扮靓人居环境“高颜值”

  走进铁炉村,眼之所及,这里正兴起一股“土屋”热。

  曾经,因为贫穷,这里的老宅成了绵阳最大的夯土建筑群落。如今,重拾千年的夯土技艺,在现代科学的加持下,当地人构筑起46间返璞归真的新式土屋建筑,步入其中,仿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铁炉村顺理成章的成了国家级传统村落。

  近年来,围绕“传统村落”金字招牌,铁炉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手棋”,全力打造宜居和美乡村。

  去年6月,铁炉村启动第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提质攻坚战,优化垃圾亭26个、建设口袋绿地12处、维修道路480米,全面改面貌、改习惯、改风气。在去年9月,整治效果显现,铁炉村村集体不仅获得了上级的“奖杯”,还赢得了村民的“口碑”。

 铁炉村民宿。 游仙区委宣传部供图
铁炉村民宿。 游仙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中,游仙以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为农村人居环境主攻方向,开展村庄“五清”工程,全区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的村占比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6%;完成农村道路隐患点整治,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加快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区-镇-村”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全面建成。

  为确保环境质量,游仙通过推进环境全域综合治理,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助推生态文明发展,唤醒乡村内在活力,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91.5%,森林覆盖率31.29%,市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

  产业赋能 夯实乡村振兴强基础

  天意渐寒,走进新桥镇胜利村,村民杨翠华正在地里忙碌着。

  而杨翠华劳作的地块,在几年前还是她的老屋。5间闲置多年的旧房被拆除复耕。

  土地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命根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游仙区抓住产业发展土地稀缺而农民手中闲置宅基地几近荒废这对主要矛盾,从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入手,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收回闲置宅基地并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激活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改革的“一池春水”,完成闲置宅基地复垦169亩,65.88亩闲置宅基地复垦验收。

  近年来,游仙区强化农村党支部监管职能,坚持“政府主导、集体主体、群众首位”原则,先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立全市首家农机“一站式”服务中心,创新实施土地“大托管”模式,以大面积托管、大资金投入、大服务增收,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碎片化和“非粮化”问题。截至目前,游仙区托管土地43743亩,粮食产量超过3.5万吨。

果满山川现代农业园区。 游仙区委宣传部供图
果满山川现代农业园区。 游仙区委宣传部供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

  “今年种了克伦生、阳光玫瑰、黑珍珠、巨玫瑰、金手指等5个品种的葡萄共计100亩,收入达300余万元,是个实打实的丰收年。”近日,游仙区仙鹤镇洛水村的葡萄种植大户蒲体兵谈及今年的收成,脸上抑制不住丰收喜悦。

  而前期,面对如何有效破解传统种植雨水多、病虫害等难题,仙鹤镇积极探索“数字+果园”的新发展模式,以数字化转型激发产业能级,推动农业提档升级。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游仙区大力推广智能化农业机械运用,出台《“科技人才引聚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动“能人治村”,深化院所激光除虫等高新技术与乡村振兴融合,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西南大学、西科大等科研院校,培育蔬菜新品种50余个,引进、保存种质资源700余份,获评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如今的游仙,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139个,绿色食品续展率和年检率分别达100%。

  共建共享 构筑善治和谐新乡村

  乡村美,看“颜值”,更重“气质”。

  走进全国文明村——游仙区新桥镇同福村。这里乡村道路干净整洁,美丽庭院花草吐芳,左邻右舍团结和睦……同福村在游仙区率先开展“公民道德银行”建设。在一本本特殊的“存折”上,详细地记载着村民做好事所获得的积分:参与河道清理志愿活动记3分、为村修建道路筹资1000元积15分……这些积分不仅能在镇上的超市兑换奖品,还能成为村民办理贷款的依据。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游仙区推行党员亮身份行动,建强村级领导班子,不断完善镇村便民服务架构,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实施社区“亲民化”改造,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文娱活动,开设直播大讲堂,开通电子阅读系统,游仙区所有图书馆、24个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

  与此同时,游仙区努力提升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实行“城市学校+乡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模式,基础教育质量全市领先。将原22家乡镇卫生院,整合组建成8个医合体,打造3大片区医疗中心,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此外,游仙区还全力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擦亮“一核三治”乡村治理品牌,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市级文明镇达100%。

  乡村美美与共,产业欣欣向荣,治理井井有条,生活蒸蒸日上。在和美乡村建设的道路上,游仙正脚实步稳,不断绘就新的篇章,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渐次铺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