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屏山县:四级联动 打造“四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样板
2024年01月09日 13:2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9日电(吴平华 杨长清 刘波)近日,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新村社区,柑橘种植大户王建军一筐接一筐地将甘平柑橘从果园里搬出来,分选、打包、称重后,卖给上门收购的客商,“今年挂果不错,品质好,名气也越来越响,价格稳得住,现在开始采摘,又是一个丰收年”。

素有川南最早春天的中都镇油菜花海。 刘波 摄
素有川南最早春天的中都镇油菜花海。 刘波 摄

  甘平柑橘是屏山县近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帮助下因地制宜培育的特色产品之一,果大、色艳、汁多、味甜,备受市场青睐,成为屏山乃至宜宾柑橘的一张新名片。

  乡村振兴,科技助力。城乡融合,技术先行。

  自2018年起,科技部定点帮扶屏山县。科技部共选派8名同志到屏山县龙华镇旭光村、屏山镇蒋坝村等挂职帮扶,开展项目实施、产业发展、人才强科、社会帮扶等行动,逐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科技管理部门“四级联动”机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山老君山杜娟花开。 吕彦智 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山老君山杜娟花开。 吕彦智 摄

  放眼屏山大地,一幅“以智慧农业为基础,以智慧纺织促发展,以智慧教育强素质,以智慧医疗保民生”的“四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业科技助力,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蝶变

  1月7日,新年伊始,屏山一派忙碌的景象——金沙江畔,黄澄澄的椪柑挂满枝头;现代农业园区内,茶树即将吐露新芽。

  “目前,屏山甘平柑橘已经上市,个头比较大,每斤能卖到5元以上。”屏山县科技特派员罗国森介绍,2021年冬,屏山引进甘平柑橘,在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种植面积扩展至100余亩,受到果农和消费者欢迎。

  近年来,屏山县加大茶叶、茵红李、林竹、食用菌、蚕桑等特色农业发展力度,通过精准分析、科学规划,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的动能,推动产业发展。据统计,屏山县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先后建设茶叶、水果、纺织等42个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屏山炒红、屏山抹茶等65个农业新产品,获得市场好评。此外,屏山县还通过推广低产低效茶园改造、茵红李提质增效等67项新技术,先后帮助1728户5816人脱贫致富。

  工业技术赋能  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迈进

  1月6日,位于屏山经开区的朵丽丝新型蚕丝纤维生产项目中试成功,一朵朵棉花形状的蚕丝短纤维从机器的“口”中吐出,标志着屏山开创了蚕丝应用新领域,让屏山的蚕丝走入大纺织领域。“目前已有两条生产线运行,每天能生产200公斤左右,正准备销往外地棉毛纺织厂。”企业负责人周生国介绍。

  屏山正在着力打造宜宾千亿纺织产业核心基地、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纺织基地之一,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带动工业发展。科技部帮扶人员帮助屏山建立以纺织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集企业用电、排污指标分析、应急快速响应为一体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以可视化、可量化、可细化为标准,接入企业自建的物联网平台,让纺织园区实现智慧管理。

  技术赋能是产业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屏山县借助科技部定点帮扶与浙川东西部协作等重要机遇,在人才交流、产业招引等方面与帮扶单位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携手共建的合作关系,先后建成蚕桑科技中心、纺织协同创新中心,成功打造川南首家具备CMA资质的纤维检验检测机构。

  科技助力,成果丰硕。2018年以来,屏山县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5000余批次,相继建成15条示范生产线,申请专利67项,授权专利56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00家;联合东华大学和丝丽雅集团等行业龙头,引入竹纤维和蚕丝纤维纺织技术预研项目,开发新技术、打造新产品,实施产学研项目57个。

  民生“互联网+”助力  医疗、教育迈向“提质”“均衡”

  据了解,2023年度,科技部聚焦屏山脑瘫儿童家庭因病致贫突出风险,协调争取各级帮扶资金1100万元,实施“青苗救护”公益项目,建立了“矫畸、康复、托养、教育、围产”治护一体化公益体系,目前共计860余人次脑瘫儿童得到系统康复训练和治疗,124个困难家庭获得有效帮扶,有效阻断残疾代际传递,进一步筑牢脑瘫儿童家庭防返贫基石。

  针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情况,屏山县主动对接落地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屏山县多级联动互联网医院及智能特色专科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创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县域互联网医疗平台、重大疾病远程诊疗平台,对接整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每年惠及7500人次患者就诊。

  在科技部的帮扶下,屏山还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屏山县远程影像会诊中心和远程心电会诊中心,研发并运行多级协同网络医疗服务平台,打通医疗服务通道。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充实县域学校师资力量,科技部农村司、规划司、农村中心等启动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场景建设,运用学习认知状态感知、无感知异地授课的智慧教室等关键技术,帮助屏山县建成教育城域网;建成县域专递课堂直播教室40间、接收教室101间,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推动乡村振兴,不可等待观望,唯有扬鞭奋蹄。我们将继续扩大对屏山县产业扶持、创新支持、人才培育、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帮扶成果,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助力屏山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技部派驻屏山县帮扶负责人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