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1日电 (吴平华 李媛媛 高蕊杨)当前,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土主村的小龙虾进入了收获季,肉质肥美的小龙虾大量上市,点亮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好“钱”景。

一大早,宜宾市叙州区揽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伟不顾阵阵寒意,下到水田,熟练地提起田里的笼子,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浮出水面。天气虽然寒冷,但掩饰不住他脸上丰收的喜悦。

“我们土主村以前主要是靠单一地传统种植水稻,一年的收入一亩大概是1000元左右。”刘伟介绍,通过发展“稻虾共作”产业以后,不仅能收获水稻,而且能收获一定量的淡水小龙虾,现在村民一年每亩田的收入增加了大概5000元左右。
2012年,刘伟退伍回乡后,投资20多万元流转了160亩土地,发展起了“稻虾共作”的综合种养殖业。同时,刘伟还成立了揽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村民108户发展稻虾种养。目前,专合社共发展稻虾种养面积500亩,年收入300万元。
土主村村民曾万均在刘伟的带动下,从2016年开始养殖稻虾,养殖面积从最开始的几亩发展到了现在的30多亩。“自从开始发展‘稻虾共作’以后,我现在每亩比以前多收入了几千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感觉非常幸福。”
专合社的小龙虾主要通过和餐饮公司合作承接订单的形式进行销售。今年从2月中旬开始,专合社的小龙虾就大量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截至目前,已销售小龙虾20000多斤,收入达110万余元。
“我们今年最开始的那批早虾是卖大概70元一斤,现在价格都还稳定在大概50元一斤。”说到今年的收入,刘伟喜笑颜开,“今年川南地区回暖比较早,往年我们都是3月份开始卖虾,今年我们的虾2月中旬就上市了,比江浙沪一带提前了差不多20多天,主打时间差,所以说今年的行情比较不错。”
一稻一虾,绿色共生,既保障“米袋子”,又丰富“菜篮子”,实现了一田多用、助农增收。在刘伟和专合社的带动下,2023年,土主村的稻虾种养面积达2100亩,产量约60万斤,稻虾种养户人均增收7000余元,稻虾种养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对于土主村发展“稻虾共作”产业的未来,刘伟眼里充满了憧憬。“我们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我们的稻虾养殖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逐步地拓展餐饮、垂钓等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好乡村旅游这条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