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眉山市彭山区“小果子”做成“大产业”
2024年06月03日 21:4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3日电 (马诗雨 翁光建)连日来,眉山市彭山区凤鸣街道江渔村200亩蓝莓基地内,一派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

   果园冻库内工人正在打包蓝莓果。翁光建 摄
果园冻库内工人正在打包蓝莓果。翁光建 摄

  走进蓝莓基地,一排排蓝莓树整齐排列,绿叶掩映间,一簇簇粒大饱满的蓝莓喜上“莓”梢,浓郁果香扑鼻而来。此刻,50余名工人正忙碌地穿梭在蓝莓树间,他们身背果篓,头戴遮阳帽,手法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蓝莓。每一颗蓝莓都经过他们的精心挑选,确保果实的新鲜与品质。果园内,欢声笑语不断,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一排排蓝莓树丛间,每排树下都安装了小软管,涓涓细流从软管出水口流出,浇灌着蓝莓树。原来,基地采用了智慧化滴管系统,工人只需在首部装置操作开关,就能控制所有种植园的浇灌。“系统将水肥频繁且缓慢地施于蓝莓树根部区域,仅灌溉根系区域而不是整个田间表面,从而让蓝莓植株根系区域水肥含量达到最佳水平。”基地负责人丁肇宁称。

  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证蓝莓的绿色品质,基地在管护期间还实行了科学用药、生物防虫等措施。比如在蓝莓树中插上黄色防虫板和高效防虫灯,以实现环保、有效防虫。“基地现种植的蓝莓品种有奥尼尔、莱格西、密斯提、优瑞卡等,预计可采收蓝莓鲜果近20万斤,将实现产值近500万元。”丁肇宁称,现每天除固定销售商渠道外,还有很多市民游客慕名前来。

  丁肇宁正在林间直播。翁光建 摄
丁肇宁正在林间直播。翁光建 摄

  优质蓝莓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更带动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就业,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清晨,采摘工人们准时走进蓝莓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每年蓝莓丰收季节都要请村民过来帮忙,一天一个人能有100多元收入。”眉山市彭山区江渔村村民杨先生称。

  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探索发展柑橘、蓝莓、葡萄、猕猴桃等特色产业,把“小果子”做成“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动力。下一步,该区还将进一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