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宜宾珙县:建设智慧养蚕房 “新丝路”助增收
2024年06月07日 10:3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7日电 (吴平华 廖珈 何华)近年来,珙县不断加大培育优质蚕桑基地力度,一批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使用正在持续改善全县养蚕环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

 在数字化小蚕共育中心,工人们正在蚕台间进行桑叶喂食。廖珈 摄
在数字化小蚕共育中心,工人们正在蚕台间进行桑叶喂食。廖珈 摄

  走进底洞镇锦绣村新投入使用的数字化小蚕共育中心。工人们正在蚕台间对“蚕宝宝”进行桑叶喂食。

  小蚕饲育很关键,养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户能不能稳产高产。由于小蚕对温度、湿度、桑叶、环境消毒要求比较严格,要在恒温、恒湿、无菌环境下共育。曾经,部分蚕农受饲育环境的限制以及小蚕饲育技术规范操作不到位的影响,容易导致发生蚕病,影响养蚕效益。现在,小蚕共育让蚕农不再单打独斗,每间共育室都安装了自动化温控设备和大数据监测系统等,温度、湿度、光照、换气都由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感应调控。同时,技术员也可以进行远程手机操作。

  据底洞镇锦绣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田联刚介绍,小蚕共育室智能化升级改造后,将大大提高养蚕的出库率和存活率,单产和茧层量得到了提升,增加了蚕农的养蚕收入。

  据了解,数字化小蚕共育中心投入使用后,提高了30-50%土地面积使用率,预计每张蚕种可增产5公斤,蚕农售茧收入增加300元,每年可实现蚕农增收3000万元以上。

  据悉,近年来,珙县以《珙县100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加快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最新投入使用的智能工厂化养蚕车间、数字化小蚕共育中心项目占地10.49亩,其中大蚕饲养工厂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智能化共育室中心400平方米。项目集科研、试验、科普、规模化养殖等功能为一体,作为县域蚕桑产业良种推广、新技术应用试验示范基地,有效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和综合效益。目前是川内蚕业生产试验示范规模最大的基地。

  下一步,珙县将加快推进珙县茧丝绸加工项目,加快珙县桑枝食用菌一体化项目建设,确保工厂化菌棒制作中心、工厂化食用菌示范基地于年内投产。(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