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7日电 (吴平华 李正熙)盛夏人勤农事忙。眼下正值紫苏采收时节,苏香阵阵飘满田间地头。掐颈,挑选,装袋,托运,晾晒……近日,在宜宾珙县曹营镇云新村的紫苏地里,20余名务工群众正忙着采摘新鲜的紫苏叶,采收的喜悦挂满脸颊。

“种植紫苏既落实了耕地保护要求,又促进了群众增收,特别是吸纳一批脱贫户就近务工,还真是让药材,变成了药‘财’。”云新村党支部书记刘晓兰说道。
近年来,云新村积极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流出耕地恢复治理,村“两委”干部在林地间穿梭忙碌,“找地”、开垦、种植,年初以来,村内恢复耕地300余亩,其中种植紫苏100余亩。全村共计种植紫苏800余亩,带动50户村民种植紫苏户均增收预计1万元,宜宾市珙县曹营镇云新供销社合作有限公司(村集体)种植紫苏300余亩,吸纳20户脱贫户就近务工增收。

“今年5月,我将十余亩林地恢复成耕地,正愁错过玉米种植时节无合适作物耕种时,村党支部引导我们种植紫苏,依照当前行情,一亩地采收1000斤鲜叶,烘干后收获200斤干叶,按8元一斤干叶计算,十亩地可收获16000元。”种植户王培金高兴地说。
近年来,曹营镇依托当地自然条件,气候因素,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产业致富新路径,以产业发展为助手,大力推动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户散种,引导大户种植,引进种植主体,今年全镇共发展紫苏2000余亩,预计产值300万元。下一步,曹营镇将持续从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烘干晾晒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不断稳固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