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3日电 (吴平华 龙怡 陈丽)念好“养牛经”,过上“牛”日子。近年来,宜宾市叙州区双龙镇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聚焦肉牛养殖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扩大养殖规模,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走进双龙镇三六村村民李通明的肉牛养殖棚,一排排圈舍映入眼帘,一头头黄白花毛色、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不时发出“哞哞”叫声。李通明忙碌地穿梭在圈舍间,为这些牛添喂草料。
2019年,李通明在村“两委”的引导下,发展起了肉牛养殖。几年时间过去了,从最初的散养到现在的规模养殖,李通明的肉牛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双龙镇三六村养殖大户李通明算了一笔账:“2023年,我成功出栏了12头肉牛,收入有十三、四万元。今年,村里又支持了15头西门塔尔肉牛让我们自繁自养,加上我自己原有的20多头肉牛,预计有8头达到出栏标准,收入将超过十万元。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肉牛养殖的收益相当可观,而且价格还在稳步上涨,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肉牛价格下跌,产业进入低谷时期,针对养殖业产业周期性风险及救助机制不足的现状,今年,双龙镇积极研究养殖面临的突出困难,利用衔接资金支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购买了50多头均重800斤的优质肉牛发放给三六村村民饲养,所产生的收益由村集体和村民按约定进行分配,不仅为养殖户纾困解难,提振养殖户信心也增加了三六村村集体经济收入。
双龙镇党建办公室副主任杨强介绍:“今年,我们通过多方实地考察,从贵州省引进纯良的西门塔尔肉牛品种。通过实施集体经济项目,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预计三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收益7万元,带动农户产业增收6万元。”
双龙镇三六村村民王殿美说:“今年,为了改良牛厂的品种,镇上还给脱贫户送了5只品种纯良的西门塔尔肉牛供我们养殖,增加了养殖的存栏量。我对之后的养殖业也充满了信心。”
目前,三六村已培育出18户养殖大户,肉牛存栏量达到350头。
“为了巩固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成果,我们计划修建秸秆加工车间,将全村的玉米秸秆、稻草等收集起来进行打包储存,作为肉牛的饲料来源,减少对外采购成本。”双龙镇三六村党支部书记李天均告诉记者:“同时,我们还将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肥料发展种植业,形成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产业兴,群众富。截至目前,双龙镇养殖规模在10头以上的养殖户40余户,全镇现存栏肉牛1000余头。2023年,全镇肉牛养殖创收500万元,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以上。
杨强说:“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多措并举,从提供技术支持、政策补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上精准发力,不断拓宽农户的收入来源,保障农户收入稳步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