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2日电 (宋成均 叶国睿)“这冬笋比以前个头更大、更加鲜嫩,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今年我家的冬笋每亩预计能增收二三百元。”22日,宜宾长宁双河镇合家村村民牟世明满脸笑容地说道。

据了解,眼下正是冬笋上市的季节,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合家村迎来了冬笋采挖旺季,村民们纷纷抢抓冬笋俏销的有利时机,上山采挖冬笋。

在双河镇合家村美川林业淡竹叶基地,牟世明带着他的工具,穿梭在竹林之间,依靠丰富经验在竹林中探寻冬笋。等确定了采挖点后,高高举起锄头,用力朝着泥土挖去,巧妙地一撬,一颗鲜嫩的冬笋便破土而出。
长宁冬笋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的美誉,作为“笋中皇后”之称的冬季特有根菜,它口感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用价值极高。新鲜的冬笋无论是炒菜还是煲汤,都是市民冬季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牟世明还说,这片竹林,以前因为养分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冬笋产量不高、质量欠佳。而且路不通,外面的人进不来,楠竹无人问津,笋子也只能烂在山里,根本没办法变卖成钱。后来美川林业来到这里发展林下淡竹叶种植,村民们以林地入股美川林业,竹子和笋子归村民,淡竹叶收入按比例分成,村民空闲时还能在基地务工挣钱。特别是完善了交通基础设施后,楠竹和笋子都能卖出去换成钱了。
“我们在合家村林下种植淡竹叶1200余亩,年产值达250万元以上,年利润150余万元。”长宁县美川林业负责人吴文祥表示,通过示范带动合家村、宝联村等周边村民以林地入股的方式,将自家林地投入到种植中来,辐射带动村民种植5000余亩淡竹叶,预计每年带动农户增收25000元。
这只是长宁做大做优乡村农业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长宁县大力推广“万亩林亿元钱”模式,探索楠竹林、硬头黄竹林等多类型竹种下套种林粮,探索“种一休三”、套作栽培、错时轮作等种植方式,已先后发展以竹荪为主的林菌1万亩,重楼、淡竹叶、石斛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超6000亩,积极稳妥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探寻生态价值新的转化路径与实现机制,高质量推进竹产业全链条创新融合发展,先后入选全省首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长宁县竹下林粮复合经营项目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
2023年长宁县林粮复合经营产值超4亿元,林农人均收益增加超2000元。目前,长宁县正在创建全省“天府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县,为长宁人民铺就更加宽广的致富之路,让竹乡大地的绿色财富源源不断地惠泽四方,书写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壮丽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