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30日电(吴平华)“你往坡上望,那个红背心就是我的大救星!”近日,宜宾屏山新市镇吴家坝村烟农姚丕军兴奋地指向远处的山坡。

当前正值烤烟移栽黄金期,然而部分烟农却陷入“五缺”困境,即“缺水、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管理”。屏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支部联合烟点支部启动"红色供养"行动,规划“供养”责任区,号召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因地制宜、按需供给”,全力保障烤烟移栽攻坚战。
“水源养分”解燃眉春旱
“烟苗早一天下地,烟农就多一份保障!”4月初,屏山县局(分公司)党支部书记雷波在党员大会上提出移栽攻坚战总体要求。面对今年移栽期集中、气候波动大等挑战,成立“烤烟移栽党员突击队”,划分8个责任片区,建立"日调度、周研判"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势能。

在海拔900米的新市镇吴家坝村,烟农姚丕军望着干裂的田垄眉头紧锁:“今年春旱比往年都凶,再不下雨,我这30亩烟苗怕是要‘渴死’在地里了!”得知情况后,责任党员连夜对接当地政府,协助消防站于次日清晨将“及时水”送入烟田。烟区责任党员挽起裤腿跳进沟渠,带领群众铺设200米应急水管,汩汩清流浸润着焦渴的土地。一周内,党支部协调各乡镇消防、环卫车辆10余台次,动员新建积雨坑50余口,解决1800余亩烟田灌溉难题。
“资金养分”解囊中羞涩
“真没想到,不用抵押就能拿到贷款!”新市镇烤烟种植户座谈会上,烟农感慨道。
针对烟农融资难题,支部提前三个月对接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烟农贷”产品,通过“支部搭桥+银行授信+保单增信”模式,为全县40余户烟农发放低息贷款300余万元。支部青年党员协助金融机构编制“线上申贷指南”,让烟农足不出户完成申请,烟农王涛感慨:“往年借钱看人脸色,今年手机点一点,钱就到账了!”
“技术养分”解移栽困惑
在新市镇千亩连片核心烟田里,“党员技术专班”正在开办“天府金叶大讲堂之田间课堂”。农艺师党员跪在垄间示范井窖移栽法:“窝深要够18厘米,就像给烟苗盖个‘小棉被’。”为破解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支部推出“1+N”帮扶机制,即1名党员技术骨干定点指导5户烟农,建立“问题台账”销号管理。4月以来,全县分网格开展技术培训会20余场次,发放“移栽明白卡”200余份,烟苗成活率同比提升5%以上。
“多亏我们片区的红背心帮忙,半天就凑齐了20个劳动力!”中都镇民义村烟农李大银看着整齐划一的移栽队伍,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现状,两个党支部联合村社成立“劳务协作社”,建立“用工需求库”和“劳力储备池”,通过“户帮户、村联村”实现劳力共享。责任区党员创新“统包返租”模式,动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移栽,既缓解用工压力,又带动村民增收。
“服务养分”解散沙困境
为响应烟农降本增效需求,屏山烟草组建“党员+烟技员”专家服务队,深入烟农、进烟田讲授技术;服务队不间断开展轮岗服务,通过现场示范,传授烟农科学整地起垄、施肥覆膜技术,将“问题解决在田埂上”;建立“线上+线下”农技指导平台,党员技术先锋通过远程诊断系统实时解答烟农疑问,实现“零距离”服务。将连片烟田划分为若干网格,统筹肥水管理、病害防治等环节。“以前各顾各的田,现在有人提调,统防统治省心又省钱!”烟农童自荣提起服务指导意犹未尽的说。
截至目前,屏山县8800亩烤烟移栽工作进去扫尾阶段,移栽进度去年同期提前近一周时间。数字背后,是烟区党员累计1500小时的团结坚守,是近20场急难问题现场协调会,更是“把办公室搬到田埂上”的作风转变。
从焦灼的旱地到葱郁的烟海,从愁眉不展到笑逐颜开,屏山县局(分公司)用实干作答卷,以党心聚民心。这片充满希望的烟田里,不仅生长着致富的“黄金叶”,更孕育着党群连心的“常青藤”,屏山烟草人正以奋进之姿,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书写新的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