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四川大邑黄土村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2025年05月08日 20:2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8日电 近日,四川省诗词协会正式授予大邑县黄土村“诗词楹联村”的称号。授牌仪式上,四川省诗词协会代表、大邑县文联代表及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里程碑。近年来,黄土村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以文化赋能、产业振兴、生态治理、基础提质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内外兼修”的乡村振兴之路。

  当天,活动以“楹联掛闾巷,诗韵赋乡愁”为主题,通过诗词朗诵、楹联创作、书画展览等环节,将传统文化与乡村生活巧妙融合。“诗词楹联进乡村,是用文化‘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硬支撑’。”大邑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李绍全表示。

活动现场。大邑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搭建“省—县—村”三级联动平台,推动诗词楹联艺术扎根乡土。未来,黄土村将依托四川省诗词协会资源,定期开展创作培训、采风活动,并计划打造诗词楹联相关的文化景观,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词之美,让乡村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活态载体”。

  眼下黄土村百亩桑葚园迎来丰收季。紫红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游客穿梭其间,采摘鲜果、打卡拍照;村民们则忙着修剪枝叶、分拣鲜果、打包发货。2015年启动建设的黄土村桑葚基地,以“桑”为媒,串联起了种植、采摘、加工、旅游一体化的多元业态。

游客在桑椹基地体验采摘。大邑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目前桑葚鲜果卖到每斤10元,半斤桑叶茶能卖50元,桑葚现在成了‘致富果’。”大邑县邑雪家庭农场负责人曾伟笑着算了一笔账:今年桑葚产业预计增收超20万元,并带动30余户村民就业。

  近年来,黄土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近700亩,例如柑橘、桑葚、草莓、藤椒等,并以此发展了德龙草莓园、乐氏桑葚采摘园等,不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黄土村河堤旁,新加固的护栏结构稳固、连接紧密,沟渠中的水流缓缓流淌。这项总投资30万元的沟渠整治工程,于5月初全面完工。据介绍,黄土村通过疏浚沟渠与护岸治理1000余米,不仅解决了汛期内涝隐患,更打造出一条滨水休闲步道。

  “以前一到汛期就提心吊胆,现在这里成了村民散步的好去处。”黄土村党委书记杨洪文介绍,工程同步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实现林盘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让河水重现清澈。下一步,村里计划对已经治理的沟渠进行绿化植入,栽种绣球花、观赏桃树等绿色苗木,构建生态景观带。

  从诗词楹联的文化浸润,到桑葚飘香的产业振兴,再到清淤护岸的生态治理,黄土村正以“文化润村、产业强村、生态美村、惠民安村”为路径,绘就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新图景。(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